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圆满落幕,这两天,人们还沉浸在为年轻的中国运动健儿欢欣鼓舞的喜悦之中。自1959年至今,夏季大运会已举办了31届,其中三次分别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和成都举办。当年,北京大运会曾创下多个历史之最,被世界认为是奥运会的“预演”。在一批又一批体坛明星眼中,大运会就是他们冠军梦开始的地方。
(1)首届夏季大运会就有中国运动员身影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之称,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1923年5月,世界大学生体育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决定于次年举行第一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在华沙举行,设立了田径、游泳和击剑3个比赛项目。此后,运动会开始不定期举办。(2001年8月1日《北京日报》10版,《中国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77年8月19日,《北京日报》4版
1949年9月,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成立,它是独立的国际体育组织,旨在加强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合作,促进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1957年,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召开代表大会,讨论了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原则和组织问题,以及有关开展大学生体育运动和与此相关的问题。会上,各国代表协商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大学生夏季和冬季运动会,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其中,夏季大运会设立9个项目,包括田径、体操、游泳、跳水、击剑、水球、网球、排球和篮球。
1977年,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索非亚的瓦西尔·列夫斯基国家体育场开幕。图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
第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1959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9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包括中国的4名田径选手。此后,夏季大运会按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所设项目也有所增加。不过,从1961年第2届起至第8届,中国均未派团参加。1975年,中国成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正式会员。从1977年第9届起,中国派团重返大运会赛场。
据本报1977年8月19日4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索非亚开幕》报道,当年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员穿着蓝灰色服装、迈着雄健的步伐前进,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郑凤荣走在队伍前面。当他们走到主席台对面的观众席前时,受到挥动彩旗的观众的热情欢迎。那一年,中国健儿在大运会赛场崭露头角,获得1枚银牌、3枚铜牌。
1979年9月10日,《北京日报》4版
1979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初露锋芒,尤其是第一次参加世界性比赛的中国跳水运动员引起轰动。在女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年仅17岁的陈肖霞击败世界冠军、苏联运动员伊·卡列尼娜获得冠军。(1979年9月10日《北京日报》4版,《我国选手陈肖霞击败苏选手获得冠军》)
从那以后,中国健儿参加大运会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2)中国健儿大运赛场绽放光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夏季大运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员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1981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格外振奋人心。那一年,中国共有129名选手参加,赛场上捷报频传:中国体操健儿夺得5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初次参加大型国际比赛的李宁,一人赢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由孙晋芳、郎平等12名女将组成的中国女排,虽然在复赛中以0∶3负于古巴队,但在决赛中又以3∶0战胜了古巴队,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健儿在世界性运动会的大球比赛中第一次为祖国夺得桂冠;跳水运动员也技艺超群,陈肖霞以遥遥领先的优势荣获女子跳台跳水冠军,第一次参加大运会的李艺花获得了女子跳板跳水冠军,李宏平在男子跳台跳水中获得冠军。(1981年8月1日《北京日报》3版,《新的高度》)
1981年7月24日,《北京日报》4版
1983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顿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体操运动员黄沃富打败众多世界名将,荣获男子体操个人单项比赛双杠冠军。要知道,当时双杠还是中国体操队的落后项目,黄沃富以一连串新颖的高难度动作成为体操界的一匹“黑马”,技惊四座。(1983年7月7日《北京日报》3版,《黄沃富爆冷门》)
1981年,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陈肖霞(右一)、李艺花(右二)分别荣获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亚军。曹玉泉摄
199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第1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男子网球选手、23岁的夏嘉平成为“轰动人物”。身高1.65米的他连闯欧洲选手4道关,最终登上冠军领奖台。这是我国网球运动员在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上取得的第一个冠军,打破了欧洲选手不可战胜的“神话”。(1991年7月23日《北京日报》3版,《夏嘉平获男单冠军》)
1991年7月23日,《北京日报》3版
1997年,在意大利卡塔尼亚举行的第1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选手成了最受瞩目的明星,郑李辉、赵甡和王东包揽了个人全能的金、银、铜3块奖牌,意大利西西里赛场上出现了同时升起3面五星红旗的震撼景象。(1997年8月25日《北京日报》3版,《我包揽大运会体操男子全能金银铜牌》)
1993年,在第17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女篮获得冠军。图为中国女篮中锋郑海霞投篮。刘宇摄
经过大运会的洗礼,这些年轻的体坛健儿茁壮成长。后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争金夺银,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3)家门口的“小奥运”创历史之最
1998年11月29日,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的国际大体联执委会上,北京赢得了第21届大运会举办权。时任大体联主席内比奥罗在宣布表决结果后说:“这是一个历史时刻!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北京是美丽的城市,我和大体联为你们感到光荣和骄傲。希望北京2001年大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好的一届。”
翌年6月14日,时任北京大运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向国际大体联考察团汇报工作时承诺:“我们不会辜负世界对北京的信任与支持,要把北京2001年世界大运会办成像内比奥罗先生期望的那样——历史上最好的一届世界大学生体育盛会。”(2001年5月14日《北京日报》1版,《北京对世界庄重承诺》)
1998年12月23日,《北京日报》8版
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北京进行了充分准备。
北京为大运会启用了52个比赛和训练场馆,其中25个安排在高校。当时,清华大学投资上亿元,新建了跳水馆和体育馆,并改造了体育场;北京大学改造了校内的五四体育场,重新铺了草皮和塑胶跑道,增加了配套设施,整治了周边环境,总投入3000万元……这些体育场馆的场地、灯光、器材、计时记分设施全部达到国际标准,运动员休息室、厕所、淋浴室等配套设施也达到了星级标准。
北京为运动员建立了大运村,这在大运会历史上是首次。大运村的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3800个房间达到了星级水平,计算机宽带网等设施一应俱全,可以容纳上万人在村中就餐、娱乐。(2001年9月4日《北京日报》1版,《北京告诉世界》)
2001年9月4日,《北京日报》1版
北京成立了大运会“志愿者服务总团”,众多学生和市民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以个人及团体等方式报名争当“彩虹志愿者”。经过两个月招募,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多达5万余人,而实际只需要15000人。
2001年8月22日,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拉开序幕。精彩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展现了全世界大学生和青年人的蓬勃朝气,显示了北京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决心和信心。各国媒体都对这届大运会开幕的盛况进行了报道,称北京大运会开幕式“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比前20届档次都高”“既富想象力,又和时代同步”。
实际上,除首次建立大运村外,北京大运会还创下了大运会历史上的不少第一:
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最多。大运村预先准备的170根旗杆,最后只空着一根。此次参赛的体育代表团,比之前保持纪录的1995年日本福冈大运会多了7个。
参加人数最多。来京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达6800多人,比上届西班牙帕尔玛大运会多500人。此外,记者和裁判员人数之多也创了纪录。
观众最踊跃,票房收入最高,达到创纪录的2100万元。
火炬传递路线最长、参与学生最多。总行程2万多公里,200多所高校的近30万名大学生参与了火炬传递活动。
2001年,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李继辉摄
当时,国外媒体把关注北京大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次奥运会的“预演”,北京在通过举办大运会“证明具有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的能力”。时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高斯帕先生说:“国际奥委会选择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所看到的一切表明,北京的发展真是神奇的,北京是完全可以胜任举办奥运会的。”(2001年8月25日《北京日报》1版,《北京完全具备办奥运会实力》)
(4)从“运动员学生”到“学生运动员”
从1977年第9届至今,我国参与了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代表团中的大学生运动员越来越多,参赛运动员的身份逐渐从“运动员学生”转变为“学生运动员”。
据本报2003年8月6日10版《中国派出选手二百多》记载,在韩国大邱举行的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由336人组成,其中大学生运动员有229名,分别来自国内45所高校。北京理工大学男子足球队、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天津工业大学男子排球队和南开大学女子排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比赛,这是中国首次从高校校队中抽选队伍参加世界大运会。那一年,南开大学女排获得了冠军,北京师范大学女足摘得铜牌,北京理工大学男足获得了历史性的第7名。
2005年8月23日,《北京日报》16版
2005年,在土耳其举行的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清华大学的胡凯和王颖分获男子百米和女子三级跳远金牌。当时,戴着500多度近视眼镜的胡凯因纯正的大学生身份格外受到媒体关注,他高考成绩582分,由清华大学而非专业运动队培养,得奖时是经济管理专业四年级学生。这届大运会,中国首次由教育部牵头组团参赛,一大批高校学生运动员入选,像胡凯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占了中国代表团的很大一部分。(2005年8月23日《北京日报》16版,《“清华模式” 大运结果》)
2015年,第28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韩国光州举行时,中国代表团380名运动员中已有85%为高校自主培养。那一年,我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共获34金22银16铜,位列奖牌榜第三,成绩不俗。中国参加大运会比赛的目标和理念,从过去的竞赛思维逐步走向育人为主。(2015年7月15日《北京日报》16版,《谁来点亮“体教结合”的未来?》)
2015年7月15日,《北京日报》16版
在2001年、2011年北京、深圳分别举办过大运会后,今年,大运会第三次来到中国大陆,在成都举办。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参赛者的影响,参赛年龄由“18至25周岁”调整为“18至27周岁”,“仅限在校和毕业不超过1年的大学生参加”调整为“允许在校和2020、2021、2022三年内毕业的大学生参加”。8月8日,成都大运会圆满落幕,我国来自25个省(区、市)百余所高校的411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18个大项的角逐,共获得103枚金牌、40枚银牌、35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之首,创造了大运会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
2023年6月10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邓伟摄
首都体育学院原校长钟秉枢表示,从中国大陆举办的三次大运会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第一次,运动员基本是体校训练出来的专业运动员;第二次,大学里的运动员开始逐步增加;第三次,可以说是对我们践行体教融合理念的一次成果检阅。
如今,大运会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体育盛宴之一,未来,还将有更多学生运动员参与角逐。大运会,就是他们冠军梦开始的地方。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新华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贾晓燕
流程编辑:U016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