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与北京城,原来旧时迎春礼主要场所是在这里——
2023-02-09 09:18

立春,四时之卒始

立春是四季之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史记·天官书》说:“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索引》解释说,立春日是上一年四季之终和今年之始。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古人常常将四时与五行相配,春属木为东风,又立春之后渐盛的偏南风让人逐渐感受到气温的升高,于是有了“东风解冻”的说法。蛰即藏,“蛰虫始振”表示冬季躲藏起来的诸虫也开始活动起来。“鱼陟负冰”则指立春之后天气渐暖,藏于冰下深处的鱼也在慢慢上潜,好似负冰而行。南宋张栻在《立春偶成》有一句是“春到人间草木知”,恰与立春三候相应,立春时人们虽仍能感受到寒意,但草木等自然生物会先一步感受到春天的到来,逐渐生长至繁盛。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古人说,立四隅,以定群物。时间与空间的关键节点确定之后,万物在其中生长繁衍,将自然时空的变迁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立春等重要节气前后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仪式活动,如赏春、踏春、鞭春牛、立春幡、剪春胜、戴春胜、品尝春饼等,还有很多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俗语和传说故事。这其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今天仍然有其价值。

泥牛鞭散六街尘

在立春的各种节俗之中,历史上流传较广的应当是鞭春牛或打春牛的仪式,即鞭打土牛迎春。鞭春牛活动多为官方主办,在辛亥革命之后,鞭春牛等仪式逐渐消失,但是在甘肃、山东、安徽和广西等部分地区还有一些留存。

关于春牛的记载很早就出现在了典籍之中,《礼记·月令》中有“出土牛”的记载,“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李涪在《刊误》中解释是根据“策牛人”与牛的相对位置来判断立春与农耕之时。但是鞭春牛或打春牛的记载出现较晚,有学者认为早在西汉时就出现了鞭土牛的习俗,也有学者认为南北朝时才出现。不过汉代的土牛常常可以较为完整地保留到立夏,而唐代时的土牛会被打碎,人们捡拾土牛碎片以祈求丰稔。宋代王镃有一首《立春》诗描述的正是鞭春牛的场景: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鞭春牛出现之后成为深受民众喜爱与传承的迎春节俗活动,还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活动,如争春牛、买春牛、送春牛、评春牛、绘春牛等。《东京梦华录》中曾提到买春牛:“立春之节,开封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大者如猫许。清涂板而立牛其上,又或加以泥为乐工,为柳等物。其市在府南门外,近西至御街。贵家多驾安车就看,买去相赠遗。”人们认为获得春牛碎片就能获得吉兆,《清嘉录》中记载:“观者如市,男妇争以手摸春牛,谓占新岁造化。谚云:‘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再如《岁时广记》中提到:“立春,鞭牛讫,庶民杂沓如堵,顷刻间分裂都尽。又相攘夺,以至毁伤身体者,岁岁有之。得牛肉者,其家宜蚕,亦治病。本草云:‘春牛角上土,置户上,令人宜田。’”这说的是人们不惜受伤也要抢到土牛碎片,传说抢到的人家不仅在农桑上有所成,还能治愈疾病。

北京城的迎春礼

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时间、空间和人间是相通的。《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蹄通之维。”维,隅也,四角为维,有角落之意。按照自然时序的变动,东北正处于由阴盛转为阳气生的位置,即对应立春时节,万物由蛰伏转入生发。也就是说北京城的立春在空间上对应的是城里的东北角。

乾隆朝《大清会典》卷二十七“仪制清吏司授时”记载了“迎春打春牛”的内容,“迎春之礼”在东直门外施行,整个仪式非常有序、隆重。首先,由顺天府尹预先在东直门外制作春牛。到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尹率领下属穿着朝服迎春于东直门外,并将芒神土牛放于采棚中。立春当天,顺天府尹率众在午门外设案,皇帝、皇太后、皇后等重要人物参与祭祀,仪式最后顺天府尹击碎土牛以示劝课农桑之意。整个迎春仪式之中,立春日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东直门外,也可以说当时北京城的东北方是将春迎入城的主要场所。

北京城隆重热闹的迎春仪式不仅是国人的节庆活动,还给身处北京的外邦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17世纪朝鲜王朝的汉语学习课本《朴通事谚解》中记录了京城打春牛迎春的热闹场面:

那牛厂里塑一个象一般大的春牛,妆点颜色。一托来长的两个机角(犄角),当间里安一个木头做的明珠,簸箕来大一对耳朵,十尺来长尾子,椽子粗的四条绳拴在牛车上,众人拖牵……这般摆队行到鼓楼前面,朝东放着土牛,芒儿立于牛背后……才只那个太师家的、太保家的、丞相家的、公侯家的,各自一火家,睁着眼,舍着性命,各拿棍棒,又是担扙,厮打着,争那明珠。其中那一伙儿强的,把别的打的四分五落里东走西散。这般赶退了,忽跳上牛去,撮下那明珠,各饭店酒肆里绕着走。

元代末期北京城打春牛的仪式始于牛厂迎春牛,终于鼓楼前放春牛。牛厂的位置今天已不可考,但是《大明会典》记载“凡立春前期,侯气官同顺天府官赴东直门外,导迎芒神春牛至府”,可知明代迎春牛应当在东直门外,与上文《大清会典》“迎春仪式”的记载一致。再有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打春即立春……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可进一步得知清代东直门外迎春的大体位置为“东直门外一里”的“春场”。

东直门始建于元代,原名“崇仁门”,明初建北京城时将东直门定为东之北门,明成祖时期定名“东直门”,有学者指出该名取自杨雄《太玄经》“直东方也,春也”之意。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东直门内外走一走、探一探,不仅能够感受春日的气息,还能在此与遥远的古代产生共鸣。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原标题:立春节气与北京城,原来旧时迎春礼主要场所是在这里——)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99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2023-02-09 09:18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