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盲目癌症筛查适得其反,专家:高危人群才有必要
记者 宗媛媛 美编 宋溪
2022-07-22 11:01

“提前告诉你,你离癌症有多远”“20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高端体检,防癌检查”……体检季到来,名目繁多的癌症筛查夹杂其中,令人眼花缭乱。然而,看似“高大上”的项目未必适合普通人群,盲目检测反倒可能徒增烦恼甚至伤害。

肿瘤标志物

假阳性率过高 多半虚惊一场

眼看两个好友相继患癌,58岁的宋萍忐忑不安。“听说现在体检就能顺便做癌症筛查,感觉还是查一下更放心。”宋萍咨询体检机构,得知不少面向中老年推出的体检套餐均包含有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对原发性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进行初步筛查,便打算试一试。

事实上,肿瘤标志物检测已经成为近年来体检套餐的一大卖点。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必不可少。

在一款面向中青年推出的体检套餐中,郑华也发现除了常规项目外,还包含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抗原125等12种肿瘤标志物,“价钱也比基础体检要贵挺多。”

如此大规模检测,出现数值升高的情况并不鲜见。“拿到报告的时候,脑子嗡的一声,从来没有那么害怕过,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带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徐丹来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折腾半天,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根本不是癌症。”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看来,肿瘤标志物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高。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异常,不一定是有肿瘤;反之,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等于身体里没有肿瘤。

“肿瘤标志物目前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观察,其实真正能用到筛查的肿瘤标志物非常有限,特别是作为单独的筛查项目,因为假阳性率太高,数值升高可能跟饮食有关,也可能跟代谢水平有关,还可能是炎症等造成,影响因素很多。一次的标志物异常并不说明患癌,动态变化的意义更大。”陈万青指出,当体检者得知自己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饮食和睡眠受影响,不利于身体健康。此外,还可能不得不花钱做更多不必要的检查甚至治疗,增加患者负担,占用医疗资源,“所以,肿瘤标志物检测更适合于高危人群筛查,并不推荐普通大众盲目去做。”

基因检测

适宜范围有限 用于选靶向药

相较于肿瘤标志物来说,基因检测在癌症筛查中显得更有“前瞻性”。

“肿瘤易感基因检测,解密你的患癌风险,提前告诉你,你离癌症有多远。”在电商平台上,一款肿瘤易感基因检测项目在介绍中称,只需对口腔黏膜采样并寄回标本,即可分别用于男性常见肿瘤20项筛查和女性常见肿瘤22项筛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而另一款肿瘤风险基因检测项目,也声称只需在家采样,就可以提前预测肿瘤发生风险,预防肿瘤发生。

不过,陈万青同样对这样的检测表示质疑。“尽管肿瘤的确与遗传有一定相关性,但比例并不高,目前能够找到明确位点,用于筛查和诊断的还很少,主要也就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有明确的肿瘤基因。”

他建议,如果家族成员中有年纪轻轻就患癌,或者多名成员患有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癌症,可以到有相应资质的医院或机构进行针对性的基因检测,而不是随意在网上选择一次性检测多种癌症。否则,即使出现异常,也无法准确判断。“很多时候,即使是出现癌症的家族聚集现象,也可能并不是遗传所导致,而是跟生活习惯或生活环境有关。”

相比起癌症筛查来说,陈万青认为,基因检测在癌症治疗阶段更能发挥作用。“现阶段有很多靶向药是针对某一些基因突变位点的,对于已经患有癌症的特定人群来说,用药前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寻找到适合的靶向治疗药物。”

PET-CT

检查动辄上万 滥用得不偿失

癌症筛查中,身价不菲的PCT-CT在很多人眼中自带神秘光环。记者了解到,即使是在北京,也只有部分三甲医院和个别机构可以提供这项检查,而价格普遍在9000元到12000元之间。

“感觉这种可以做全身筛查,算是‘一步到位’。”自从亲戚患癌以后,孝顺的秦静就在盘算着给父母分别安排一套PET-CT,“虽然比较贵,但就图买个安心,省得等到有症状再治疗就被动了。”

在一家PET-CT预约网站上,这项检查也被定义为“用于个人定期健康体检,或送给长辈、领导、亲朋好友的健康礼品”,甚至是“单位公司为优秀人才发放的福利。”

遗憾的是,即便不计成本做了这项检查,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PET-CT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全能,不同癌症其实是有更适合的筛查手段。在早期癌症的诊断上,尤其是癌前病变的诊断, PET-CT不一定都有优势。”据陈万青介绍,PET-CT的主要价值是用于癌症患者,优势在于肿瘤分期、转移、复发以及疗效判定上,而不是普通人的癌症预防或筛查,对于一些部位的检查,如消化道肿瘤,用内镜等方法会更适合。

“用PET-CT盲目做筛查,其实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可能导致真正需要的患者长时间排队等候,难以及时预约,从而延误治疗。”陈万青指出,值得注意的是,PET-CT本身是有一定辐射的,而普通体检的原则应当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健康人群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做PET-CT来进行癌症筛查,过度滥用会导致得不偿失。

建议

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做筛查

“癌症筛查不是普通体检,普通人群没必要都去做,因为在普通人群当中,癌症的发病率相对还是低的。我们建议针对高危人群,也就是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的人群去开展癌症筛查,如果每个人都去做专科体检,费用会很高,会挤兑我们有效的医疗资源。”陈万青提出,针对高危人群,提倡和推荐定期接受癌症筛查或防癌体检。

“关于高危人群的定义,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乳腺癌,首先有年龄的界定,年龄40到74岁,初潮比较早的,小于12岁,或者绝经年龄大于55岁,未生育,未哺乳,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二级亲属50岁前有两人及以上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病史的,有过良性乳腺疾病的手术史,有半年以上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只要有这些高危因素,我们就认为她是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她定期参加乳腺癌筛查。”陈万青表示,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四种癌症在人群中开展筛查,我国的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筛查在高发地区也证实是有效的。以上这些癌症之所以推荐在人群中开展筛查,一是癌症发病率相对较高,二是目前有很好方法在早期发现,通过干预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方法是结肠镜,先通过便潜血进行初筛,如出现阳性,再进行结肠镜检查。宫颈癌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测和HPV高危型DNA检测都是可行的。乳腺癌一般采用乳腺X光,也就是钼靶,结合乳腺B超等筛查方法。肺癌筛查目前主要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测,消化道癌的筛查主要是内镜,肝癌采用甲胎蛋白检测结合腹部B超,鼻咽癌主要是EB病毒抗体检测结合鼻咽镜。”

他谈到,针对不同的筛查结果,会有不同的建议,时间的间隔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结肠镜,如果第一次做结肠镜没有任何问题,建议他5到10年再做第二次,没有必要每年都做。但是如果第一次检查发现有息肉、腺瘤或者上皮瘤变,筛查的间隔就要相对缩短。另外筛查的频率也跟检查的方法相关,比如结肠镜,5到10年做一次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通过别的方法,比如大便的潜血检测,则建议每年做一次,根据筛查的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之下定期开展体检。

(原标题:调查|普通人盲目癌症筛查适得其反,专家:高危人群才有必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宗媛媛 美编 宋溪

流程编辑:u025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宗媛媛 美编 宋溪
    2022-07-22 11:01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