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间容易发生口角,对未来有着各自担忧……烈日炎炎,屋外“大白”挥汗如雨,让尚处在封管控区域的居民物资得到保障。但居家时间久了,人们难免心烦气躁。各类对“内”关怀的渠道,以随时守候、温情陪伴,化解着人们特殊时期种种心理不适。
“二孩妈妈”满腹委屈寻宽慰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电话响起,正准备吃饭的张玉敏微笑着接通。“我是……”对方只讲了一句便哽咽了。
张玉敏没有打断,静静听着耳边传来的抽泣,轻声告诉对方想哭就哭,自己一直都在。整整10分钟,对方才慢慢平静下来。
那是一位二孩妈妈,老大读小学三年级,老二还不到两岁。这段时间居家学习,孩子经常不听讲、不写作业,批评几句老人就跑来嘟囔,孩子还会一起“帮腔”指责妈妈。老公也不理解,说“全家怎么就你脾气不好”?这位妈妈满腹委屈,感觉自己太挫败……这通电话,张玉敏和她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
“谢谢您,我心里舒服多了。”对方情绪得到了释放,连声称谢。挂断电话,放在旁边的午餐早已凉了。
张玉敏接听居民电话
5月初,丰台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携手26个街镇及17家街镇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通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缓解人们因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北宫镇等5个街镇的心理服务热线均由今日心理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玉敏负责接听。
这段时间以来,张玉敏接听的电话数量在每天三五个左右,并不算“井喷”。但由于居家时间已超过一月,打来电话的居民情绪都积攒了不短时间,且身边无人可以倾诉,通过听筒也能感受到焦虑、憋闷等等。
“以孩子妈妈居多,其中二孩妈妈更多”,张玉敏称,自己也是妈妈,理解对孩子相当在意的那种心情。“孩子上学、家长上班会好一点,现在每天朝夕相处,会放大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问题。有的人能说出来具体的烦恼事项,有的说不清楚为什么心情不好,只说特别想发脾气、骂人。”
通常在接听电话后,张玉敏会介绍自己的资质,与街道合作关系,并保证所有谈话都会保密。虽然自己不是政府机关,不能帮忙解决现实问题,但可以为居民提供宣泄的出口。
中年男子忧心生计“没绷住”
“每天都很焦虑,想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生活。”不久前,石景山区古城街道疫情应急值班电话接到一名30多岁男子的哭诉。他和妻子被封控在家,孩子在老家留守,工作收入减少,又背负很大的房贷车贷压力,导致他“没绷住”。
疫情应急值班小组工作人员听完男子讲述,耐心向他讲解疫情相关政策,并和言劝解。称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和感受,作为工作人员,自己也和他一样,期待小区能够早日解封……十多分钟后,男子情绪逐渐恢复了平静。
古城街道疫情应急值班小组工作人员李晓峰介绍,小组成立前,街道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中,就包括了注意接听电话态度、注重需求和问题反馈等。小组成员对政策了解、脾气温和,走“年轻化”路线,平均年龄30岁左右。目前古城街道下辖的3个小区虽都已解封,但再遇到居民有心理上的问题,疫情应急值班小组也会尽最大努力去解决,“我们真的感受到封管控期间居民的不容易。”
古城街道疫情应急值班小组工作人员正在疏导安抚居民
通州区永顺镇榆东一街社区书记蔡红妹还记得,此前金地格林格林小区的临时封管控十分紧急。接到通知后,小区只进不出,有一名保洁大姐被临时封控在了小区里。“大姐当时情绪很激动,既担心没有吃住的条件,也觉得自己不能干活,无法赚钱养家。”
蔡红妹介绍,自己和社区副主任一起安抚大姐,并联系物业给她找了一个临时住所,协调一日三餐。每次见到大姐,蔡红妹都会关心对方状态。后来,保洁大姐还主动在小区门岗当上了志愿者。
由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感,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矛盾,都是疫情期间人们常见的问题。“比如有些行业只能到现场工作,员工居家无法办公,单位要求员工用年假来顶替居家天数。”张玉敏就曾接到这样的倾诉电话,员工觉得居家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收入本就减少,还消耗了年假,太吃亏了。“我们通过安抚、调整认知,让居民意识到很多人的不易,从而启发大家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时,尽力化解自身情绪。”
基层干部节奏紧张压力大
封管控期间,心理情绪疏导是全方位的。除了居民,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建设关怀也同样重要。
蔡红妹回忆,金地格林格林小区被封控时,工作人员之间弥漫着一些紧张情绪。“之前确诊病例都是在新闻里,现在可就在小区,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就对居干团队强化心理疏导。”她告诉大家,只有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稳定,才能更好服务居民。
“从4月26日封管控一直到5月19日零时,我们最后一个小区解封,大家都没回家,一直和居民在一起。”整整23天,蔡红妹和团队成员互相鼓励、互相倾听,榆东一街社区的各项工作得以平稳运行。
在张玉敏接听的电话中,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基层工作人员的。因为此前合作的关系,她和不少街道、社区干部都很熟悉,深深理解疫情以来大家担负的责任有多重。
一位社区书记,在疫情防控现场因为太过心急,大声维持秩序时突然晕倒;一位社区副书记,揪心于家里孩子生病自己却顾不上……他们将压力在人前默默咽下,夜深人静时却也要面对和收拾自己的情绪。“我说需要的话,随时打电话,我24小时都在。”
居家期间,如遇到心理波动,该如何自我调试呢?张玉敏传授了一个简单常用的小妙招:“通常我会引导对方放松,静下来、坐下来,深呼吸,关注腹部起伏,想着‘心里有一个情绪,让它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这一过程中,大家“看到”的情绪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那么不妨描述下“它”有多大、是什么颜色,如果可以和“它”交流,要说些什么?
张玉敏建议,如果想象出情绪的模样,可以闭上眼睛说,我看见你了,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情绪被看见、允许并接纳后,人会感觉好一些。比如有些人原来的情绪是‘灰色的,有汽车那么大’,经过调适会变小,颜色也会改变,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原标题:调查 |“心里舒服多了”,防疫也要防“抑”,抗疫心理热线侧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李松林 美编 宋溪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