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愁守护家门口环境,他们立了功 旧鼓楼大街有支银发护卫队
记者 张骜 方非 摄
2022-03-21 16:01

傍晚,从鼓楼向南远眺万春亭,一条璀璨的灯光带笔直向南延伸,照亮了钟鼓楼、旧鼓楼大街和地外大街。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景观,有一群年过花甲的志愿者每天准时出现在旧鼓楼大街、地外大街。这群银发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门口的环境,把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讲给世界。

守护

组建70人志愿服务队“保卫”整治成果

在什刹海街道旧鼓楼社区书记朱静文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值班表,上面罗列着志愿服务队70人名单。70人被分成了7组,覆盖一周7日。朱静文说,开始组队的时候,她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人。

“去年年底,旧鼓楼大街整治提升项目基本完成。大伙走在街面上心里特别敞亮。”朱静文说。

然而,还没到今年元旦,老街坊们就发现,小广告又“爬”上了墙,公共绿地里的白色垃圾也回来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反弹了,大家眉头都拧成了疙瘩。街道意识到,单凭原先的志愿力量不足以维护整治提升成果,经过讨论,一个想法诞生了。

“咱们把能组织起来的力量都组织起来,拉起一支新队伍。排好班,做到一周七天全覆盖。”

话音未落,张建达、曹美丽、王晓冬等人就立刻报名。不到一上午,就有40多位社区志愿者、社工报名。大伙一致认同把新队伍的名字定为“中轴线卫士”志愿服务队。

“我们家门口就是中轴线,守好家门口就是守好中轴线。”大伙立下了“小目标”。

队伍拉起来了,70人规模在街道层级的志愿服务队里算得上“大部队”。可从哪儿突破?大家仍然没有明确目标。

巡逻、捡垃圾、常规劝导不可缺少,可如果仅限于此,难免重蹈覆辙。

“要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劝导要向引导过渡,不能等事发生了再去堵窟窿。”为了打开局面,大伙一起梳理了旧鼓楼大街的公共绿地、胡同口和灯杆,列出了十几个容易出问题的点位,并把重点对准了常年在前马厂胡同口修车的朱师傅。

老街坊都知道,朱师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前马厂胡同修自行车,大伙都认可他的手艺,这也方便了周边居民。

可是,胡同口“巴掌大”的地方除了他的摊儿和工具,还有堆放的旧自行车。久而久之,修车摊成了堵点,碍于面子,谁也不愿多说。“把朱师傅的问题解决了,街面其他问题就好劝导了。”带着任务,朱静文和张建达出发了。

巩固

大家一起想办法“老堵点”变身小凉亭

“书记,我给大家服务这么多年,靠手艺吃饭,没碍着谁呀。”见着朱静文,朱师傅像个孩子一样“诉苦”。

面对此情此景,张建达接过了话茬:“这些年大伙是习惯了,可就是因为您这个修车摊,这里常年堵塞。您得考虑到胡同口的交通呀。”

一听张建达肯定了自己,朱师傅态度缓和下来。可一说到撤摊,脑袋却摇得就像个“拨浪鼓”。

“我四十大几的人了,就这么个手艺,不修车还能干什么?”

朱静文给张建达使了个眼色,面带笑容,接着劝:“我们先帮您把周围的旧自行车搬开,再给您加个围栏,您感觉一下变化。”

说干就干,招呼来几位队员,搬开了堆放的旧自行车,胡同口顿时显得宽敞了不少。朱师傅也不住点头,口气“软”了下来:“只要不让我撤摊,给留个地方,我也支持街面环境整治。您几位踏实走您的,这儿我帮居委会看着。”

回到居委会,几个组的队长开起了专题会议。

“想守护中轴线,治标更得治本,朱师傅担心的是赚钱吃饭问题,咱们要是帮他找到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没理由不撤摊。”张建达的话让在场的队员们深以为然。想要解决堵点,根源还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从电脑里调出朱师傅的简历,队员们开动脑筋,开始帮这位修车“钉子户”找工作。

在大伙的努力下,没过几天,就有公司向朱师傅抛来了橄榄枝。当张建达把消息告诉朱师傅时,他激动得半分钟没说出话来。

修车“钉子户”再就业了,设在胡同口的摊儿消失了。再次见到张建达和队员们,朱师傅压低声音说:“能不能跟书记说,以后我周末在这义务修车,提前预约,绝不影响街面环境。”

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劝导成果,什刹海街道准备在前马厂胡同口修建一个小凉亭。一来供游人休憩,二来防止再有游商“跑马占地”。

朱师傅再次故地重游时,凉亭已建起。变身成为义务修车志愿者的他看着凉亭里的老街坊和凉亭外的花花草草,主动给张建达发了一条信息:“保护环境,守护中轴人人有责,我也想加入咱们的志愿服务队。”

宣扬

老几位都是“活地图”服务时讲述中轴故事

旧鼓楼大街相较于地外大街民居更多、住宅更多。这些年过花甲的队员们大多在此居住,从小就生长在大街两侧的胡同里。老北京人热情好客,巡逻过程中给问路游客指路,成了这群银发族宣传中轴线的又一途径。

“请问银锭桥怎么走?”一位游客问。“您顺着旧鼓楼大街一直往南顶到头,过了红绿灯右转,穿过大石碑胡同就到银锭桥了。”正在值勤的曹美丽热心地指道儿。

曹美丽打小就在什刹海长大,对于这里的大街小巷烂熟于心。看了看游客手机导航里七扭八拐的路线,果断分享了这条“捷径”,“您是第一次来什刹海玩吧,银锭桥真的特别值得一看。”

看着这位热情的北京阿姨,游客来了兴趣,央告曹美丽快讲讲其中掌故。

“银锭桥形似元宝,因此取名银锭。桥有三绝,最著名的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您一会儿可以站在桥上向西望,看看西山。”一边讲银锭桥的由来,曹美丽还不忘告诉对方,银锭观山时隔多年重现,都是因为积水潭医院拆除新北楼,打通了景观视廊。

“这就是北京中轴线,这几年,政府为了中轴线申遗,对周边几条大街都进行了提升。您就顺着走吧,到处都是美景。”

生动的讲述让游客竖起了大拇指,周围的街坊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

“去银锭桥您再尝尝烤肉季,绝对地道。”

“阿姨,您真是活地图,不仅路指得明白,故事讲得更好。”看着穿红马甲的队员们,这位小伙子按下快门,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心愿

让家门口越来越“明艳”

曹美丽愿意把家门口的故事讲给来“中轴线”游玩的人。改造和提升,让她有的可讲。环境的变化,让她讲得起劲。

“整治前街面问题太多了,很多地方脏乱差,拿不出手。”曹美丽说。

如今,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基本完成。60个点位建筑风貌的提升93%是通过“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完成。建筑细节采用海棠角样式、冰盘檐组合等多种菜单式组合,形成多姿多彩的北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

同时,作为“点亮中轴线”项目西城段组成部分,整条街的夜景照明采用低亮度弱对比的方式,以简洁的照明手法塑造居住区宁静祥和的夜间氛围。对中高层现代建筑弱化处理,二层以上不设照明。

此外,旧鼓楼大街封闭绿地全部打开,穿行其间的花园散步路将串联起妙缘汇聚、林荫小憩、花间竹影、藤萝莺语、重楼绮望、嘉木入画6个节点,仿佛置身轻松愉悦的城市客厅。

每到夜晚,结束了一天值勤的志愿服务队员们三五成群,欣赏亮起来的中轴线。他们发现,在旧鼓楼大街住了大半辈子,还从没有见过家门口如此“明艳”。

如今,走在旧鼓楼大街上,随处可见张建达、曹美丽们的身影。虽然年过花甲,他们用初心和热情,守护着这份“乡愁”,成为中轴线上最靠谱的“卫士”。

(原标题:守护乡愁守护家门口环境,他们立了功旧鼓楼大街有支银发护卫队)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方非 摄

流程编辑:u099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联系电话:010 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方非 摄
    2022-03-21 16:01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