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向好有基础有支撑
2022-03-18 08:48

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主要指标表现超出预期;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最关键的是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对市场关心的货币政策、房地产、中概股、平台经济等热点问题都进行了回应。

资料图 新华社发 图文无关

阵阵暖意预示着我国经济将会稳定回升。从供给侧看,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持续为工业生产注入新动力,推动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更加有效。从需求侧看,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走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回暖,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成为拉动增速的主要动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8.1%,较2021年全年加快7.7个百分点,显示出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生了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止住了上年年末的回落态势……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供需两侧均不失活力。

这份成绩单令人鼓舞,但我们不能有所懈怠,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运行潜在性、苗头性问题的重视。一方面,世界局势动荡,地区冲突引发的生产端扰动因素明显增多,全球需求特别是欧洲需求可能走弱。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原材料贸易不畅问题更加突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遭遇挑战。另一方面,当前疫情防控压力增大,不免影响市场预期。总的来说,在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后,今年中国经济还有更多坎要过、更多河要蹚。但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应当看到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

从综合基础看,我们国家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这种工业生产实力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大潮中保持较强的自主性可控性。较为稳定的保障优势已经在疫情中得到体现,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发挥功效。同时,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内需扩围增量的基本盘。虽然疫情导致消费波动性增大,但消费持续升级的总趋势不变,足以支撑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提高经济抗风险、抗冲击的能力。

从政策支撑看,宏观调控目标明确、手段多样,政策储备丰富。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协调配合,不仅兼顾了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和谋求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这两大目标,而且正视了疫情发生以来不同政策相互掣肘的现实,实事求是地以统筹协调等方式降低负面影响。比如,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了约1.5万亿元,为多年来最大增幅,新增财力下沉基层有利于将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实处;3.6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持续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总的来说,从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到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再到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一套组合拳瞄准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有力支撑。

从国际交流看,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融合运用国际资源的能力更强。近日商务部数据显示,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45.2%,其中,高技术产业和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速均超过70%,成为一大亮点。这表明,尽管外部环境变数较大,但全球对于中国增长的信心依然坚定,中国在疫情防控、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稳定优势持续强化对外资的吸引力。保持与全球经济资源的高强度交流,能够推动我们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成绩时,保持清醒头脑;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信心。中国经济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邹蕴涵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2022-03-18 08:48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