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从轮椅坡道、低位柜台等看得见的硬件设施,到帮办代办、手语交流等无形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向着更细分、全覆盖的方向提升。作为一名手语翻译,张巩发现自己能够施展才能的场合越来越多,为听障人士提供帮扶的同时,也感知到社会文化与观念的转变。
现场
借助政务神器“听懂”手语
“滴滴滴”……面前的电脑响起一阵急促提示音,张巩马上戴好耳机,点击屏幕上的通话按钮,“喂您好,好的好的!”
和对方简单交流过后,张巩即开始全神凝视屏幕,继而打出一连串手语动作。顿了顿,他对着耳机话筒说,“这位群众想咨询一下补办驾驶证的事项。”
耳机里响起介绍的人声,张巩点头应下,又开始打起手语。几个回合过后,他的脸上露出笑容,通过话筒告诉对方。“这位群众说他没有什么问题了,向你们表示感谢,他很开心。”
挂断电话,张巩将记录页面调出,显示刚才那通电话来自昌平区政务服务中心,使用的是“爱之声”智能手语终端。这台机器由“背靠背”放置的两块屏幕组成,分别对着来办事的听障人士和工作人员。当有需求时,工作人员可立即与后台连线,召唤手语翻译,实时答疑解惑。
伴随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不断优化,此类政务“神器”使得听障人群与窗口办事员的顺畅交流成为可能。而作为北京爱之声翻译服务有限公司的手语翻译,张巩无疑是维系无障碍设备运转的核心“后台”。今天和他一起值守的,还有同为公司手语翻译的陈雯雯。随时响应并处理求助事宜,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
“每天同时值班的至少有两位翻译,要求是有电话打过来,三声之内必须接听,不能让对方等待太久。”北京爱之声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欢介绍,目前,该终端已进入到全国范围内200多家政务服务大厅,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十几个办事电话。“听障朋友有自己的圈子,知道一个地方有方便办事的设备,就会彼此交流,迅速分享信息。”
服务
就医、司法、学车需求量最大
按照排班表在公司值班,为智能手语终端提供后台服务,只是手语翻译们的工作之一。事实上,听障人士的需求涉及哪些领域,手语翻译的服务就跟随到哪里。
据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海淀、石景山、朝阳等多区法院均有过外请手语翻译参加庭审的案例。陈雯雯也曾作为手语翻译,参与过一起交通事故的庭审。她从当事人那里了解到基础事实,准确向法庭转述,再将相关问题表达给当事人,保证庭审质量。此外,信访机构、看守所等等,均是手语翻译们会被派去支援的地方。
除了司法领域,就医是听障人士另一类较为旺盛的需求。2020年,北京市残联上线了手语导医预约服务,本市持证听障人士可提前两天预约手语导医,陪同去市内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就诊。赵欢介绍,“爱之声”公司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一些乡镇、街道进行合作。当辖区内听障人士有就医需求时,会委派手语翻译陪同就诊,帮助听障人士快捷、方便完成就诊流程。“尤其疫情期间,围绕就医的业务呈井喷状态。”
很多人或许没想到,听障群体还可以学开车、考驾照。前提是佩戴助听设备后,听力要达到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的水平,全聋是无法通过体检的。学车还要去经过备案、有资质的驾校。
位于大兴黄村的东方时尚驾校,就是北京市一所可接收听障学员的指定驾校。其招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学校有专门的QQ群,方便听障学员用文字沟通,许多教练还可以使用简单的手语。当然,在学车、考试过程中,学员因为佩戴了助听设备,和健听学员没有明显区别。“在我们这儿学车的听障学员还是比较多的,互相之间可以分享交流。”
为照顾听障学员,东方时尚驾校曾专门录制教学手语课程。陈雯雯被邀请担任课程手语翻译,她的手语和字幕一起搭配着实际操作画面,供学员反复观看、理解。
幕后
背数千词汇学会“方言俚语”
身为健听人,从事手语翻译工作,大多有些共通的契机。张巩和陈雯雯就都是因为十多年前,老家邻居是聋人,怀着同情、好奇等想法靠近。伴随对这一群体了解增多,手语掌握得愈发熟练,也有了不少聋人朋友,最终选择投身这项能够切实帮助、服务到他们的事业。
据手语翻译们观察,在手语学习和培训方面,从他们开始学习的十余年前直到现在,仍没有较成规模体系的机构。掌握手语的人,大多采用的是学徒型的“民间跟从式”学习模式。“虽然有国家层面的通用手语,但和聋人朋友实际应用的手语存在很大差别。”
据了解,常用手语词汇有三四千个,主要分为手指语,用来表现具体的字母、数字等,以及手势语,通常从实际中来,模拟形态和动作。例如伸出中指和食指,向嘴边拨动模拟吃饭状,就表示“吃”。用食指捏耳垂的动作象征耳环,从而表示“女性”,从头侧后方向前捋头发,象征短发,用来表示“男性”。用食指自咽喉划向肩膀再垂直向下划,模拟旧式服装前襟走向,以此代表“中国”。
记熟词汇只是第一步,表达时不刻板照搬,能在聋人与健听人不同思维方式间自如切换,才是手语翻译水平的体现。张巩解释,听障人士使用手语奔着快速解决问题去,从不打表现语法结构的虚词,多用名词、动词等概括自己的意思,传递信息的效率很高。转述给健听人时,手语翻译就要将这些词汇在脑海中串起来,还原成完整的一句话。向听障人士打手语时,则要遵从他们的思维方式。例如“灭火”这个词,如果按顺序先打“灭”,再打“火”,对方就会迷惑,以为火又烧起来了。要打成“火”“灭”,对方才能理解。
此外,许多词汇在实际使用中,都产生了不同于官方手语的“民间打法”。例如“肯德基”、“我的老家”等,聋人朋友从不会一个个字眼去对应着打出,而是在约定俗成中简化为一个动作。再加上手语之间的方言、南方手语与北方手语的差异,手语翻译需要与听障人群长期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才能融会贯通。
期待
让聋人朋友愿意走出家门
由于结识了大量的聋人朋友,手语翻译在工作之外常会接到一些私人求助,他们总是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基本都是聋人朋友实在没法做的事,主要就是打电话。”陈雯雯称,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通过手语将事情了解清楚,再替对方去打这个电话。
在这一行工作久了,陈雯雯切实感受到身边无障碍环境的稳步提升。“硬件是一方面,十多年前网络还不发达,也没有微信、视频这些东西。聋人朋友想要找个手语翻译还是比较难的,往往要辗转打听。现在大家都有很多个微信群,各种信息互相分享,一点儿也不落后。”
人们的认知与宽容、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则是更重要的方面。张巩回忆起自己还是初中生时,在老家菜市场看到的一幕,一位摊主面对想要买菜的聋人很不耐烦,挥挥手将其赶走,“现在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再这样了。”
在张巩看来,只要帮助解决“听”方面的障碍,聋人群体和健全人在其他方面没有区别。他有不少聋人朋友在从事网络编程、厨师等工作,日常接听政务大厅的视频电话,也会遇到好多听障人士咨询怎么摇号、怎么买车。“各区残联会为聋人朋友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去现场提供翻译服务时,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聋人朋友愿意走出家门,善待和帮助他们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流程编辑:U065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联系电话:010 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