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守夜人 | 守护城市平稳运转,他们在寒夜里各司其职
记者 孙毅 莫凡 李松林
2022-01-11 10:29

昨天腊八,今日初九,年越来越近,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活跃,昨夜今晨的最低温降至零下8摄氏度。当我们在美梦中憧憬新春时,城市的守夜人,却在彻骨的寒冷中忙碌着。他们在保证蔬菜正常供应、他们在维护公交有序运转、他们在守护道路安全畅通。

北京这个城市,每天都安安稳稳,我们早已习以为常。那份平常和安稳背后,正是这些城市守夜人的默默付出。

深夜10点  警察

司机平安迎春节 他们的最大心愿

1月10日,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入夜后的京城,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晚上9时,通州区九棵树东路与张采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行人脚步匆匆。车流之中,8位身着反光服的民警正在执勤。这是市交管局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与市公安局通州分局玉桥派出所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

晚上10时,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民警夜查执法

“您好,请出示您的驾驶证。”刚到现场不久,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警长张德明就发现有一辆等待右转的货车“闯禁行”,他快步上前进行了拦截。“根据规定,早上6时到晚上11时,您这车是不能走这个路段的,请把车挪到路边。”张德明对货车司机说道。“啊?我不知道啊,您给通融通融。”司机一脸无辜地表示,自己是按照导航路线行驶,并不知道此路段不能通行,“别别别,要不您别扣分了……”“您有驾本,就得按交通规则开车。”张德明一边查验司机证件一边答复说。最终,该名“闯禁行”的货车司机受到了罚款100元、驾驶证记3分的处罚。

“停下来,请靠边停靠。”就在张德明和同事对多辆货车司机处罚的时候,一辆逆行“飞奔”的快递三轮车,也进入了民警的视线。“这也罚啊?我就这一小段路……”面对民警的拦截,快递员颇有几分委屈。“首先,你是逆行。你看这路上车和人这么多,万一发生事故怎么办?你这是对自己、对别人的不负责任。”正在执勤的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民警李斌果断地说。

类似场景和工作节奏,张德明与同事早已习惯。今年以来,通州交通支队每天都会在不同路段开展夜查执法活动。昨晚,除了九棵树东路与张采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之外,通州交通支队还在全区另外一些路口设置了9个夜查执法点位。“我们这个点位是综合执法,主要是针对道路上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张德明说,支队当晚还同时设置了专门查酒驾的点位、查渣土车超载、闯灯等执法点位。

拦截、讲解、处理……截至昨晚11时30分,在九棵树东路与张采路相交路口,这次夜查整治行动共查获货车违反禁行15起、非机动车逆行6起、客车违反规定载货8起。“对于我们警察来说,在哪儿过节都是一样的。今天天儿很冷,但是我们给大家服务、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的心,是火热的。”张德明说,临近年关,各类道路违法行为容易高发,提醒广大驾驶员一定要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文明驾驶,安全出行。大家都平平安安迎接新年,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午夜11点  公交司机

别人睡觉的时候 他的工作刚开始

周一晚上11点10分,很多人已经睡觉休息的时候,公交司机栗晶晶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作为夜11路公交车的司机,他已经习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

“为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名首都公交驾驶员,我宣誓,遵章守纪,服从指挥,敬畏生命,安全驾驶……”翠林小区公交场站的调度室里,栗晶晶首先要按规程宣读誓词,随后完成酒精吹气测验并测温登记。发车之前,他还要认真环顾车辆,检查灯光、轮胎、发动机等部件和设备。车内的环境也需要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问题。

夜班公交司机栗晶晶

今天夜里的气温很低,栗晶晶的个人防寒措施也一应俱全,棉鞋棉裤暖宝宝全都穿戴上。“现在我们这车条件都比较好,开着空调暖风,挺暖和的。”

栗晶晶今年39岁,这是他做公交司机的第14个年头,也是第5年开夜班车。当初夜11路刚开线时,因为同事里有不少老师傅,开夜班车又比较累,算是年轻生力军的栗晶晶自告奋勇报名成了司机。除了夜班线路,栗晶晶有时也会开一些下午和傍晚的班次,相比较之下,因为深夜路上的车少,夜班车的行车秩序会好一点。但有些路段灯光较暗,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栗晶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坐我们这车的人一般都比较固定,夜里下班晚的、代驾的、还有第二天很早就要上早班的。”夜班车前后两班的间隔较长,有时到了老乘客该上车的时间和站点却没看见人,栗晶晶会特意留意一下站点附近,还真碰见过乘客正在跑步赶来的情况。

“还有的乘客可能喝了酒,看着晕晕乎乎的,我会问一句师傅您上哪儿啊,到站了我叫您一声。”甚至还有一次,外边正下着雨,一个乘客没有带伞,栗晶晶了解到乘客下了车还要再步行一站地,就把自己的伞送给了他,“我自己就住场站附近,回家也快,没事。”

11点40分,到了今天的发车时间。和栗晶晶一起上车的,还有乘务保安员小闫。夜班车的乘客人数不多,有时甚至一趟下来都没人乘车,只有司机和乘务保安两人作伴。在栗晶晶看来,即使乘客比较少,但夜班车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对于有些乘客来说,夜班车还是很重要的,咱得把人家安全送到家。”

半个小时之后,夜11路到达了终点站龙潭公园,今天这第一趟车就没有乘客。休息不到10分钟,栗晶晶就得再次驾车返回翠林小区公交站。这样的往返一直要持续到早上5点左右,栗晶晶才能下班。

凌晨4点半   果蔬批发

保供应摆在首位 玉米用上大数据

“一车,100袋。”“好,走。”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惠农门内15米,气温到达今天凌晨的最低点,玉米交易在此时开始,渐渐进入高潮。进货的菜贩、饭店老板、超市采购,一车接着一车,开过来要玉米。搬运工从冷藏车厢内,把玉米运下来。红色的网袋,装着鼓鼓囊囊的青绿色玉米棒子。皮里包裹着黄粒的是甜玉米,白色的是黏玉米,都透着鲜亮。一袋玉米大约50斤,一人站在车厢里往外递,一人站在车厢外准备接。车厢里还有冰块,车厢外挂着冰凌。

“玉米是从海南运过来的,从南到北一路过来,两天时间。天由热变冷,冰化了一点,水滴出来又结上了。”闫巨伟清点着每批货的数量,开票、收钱。他是销售经理,身边这10辆货车,都存放着他所在公司的玉米,“那边专门卖豆角,我们专门卖玉米。”

他说,新发地内规模较大的批发商,都是经营单一品种。而北京市场上大概70%到80%的玉米,都由他们公司售出。“咱老百姓知道的几大超市,还有电商,大部分都从我们这儿拿货。”

“半袋儿,25斤。”来的是一个小饭店老板,要的很少。“半袋也卖,客户需求最重要,保供应最重要。”

保供应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没那么简单。在新发地经营玉米生意快20年,闫巨伟说,让北京老百姓一年四季有玉米吃,保障的实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冬天,依靠海南的基地。“海南的玉米,能顶5个月。”天暖和以后,玉米供应基地,慢慢向北延伸。等到北方的秋收过后,供应来源又开始转向南方。“我们这儿有10辆车,市场外面还有几辆车应急,路面上还跑着大概20辆车,这才敢说保供应这三个字。”供应链的情况,瞬息万变,台风、暴雨、大雾、疫情,车辆随时需要调整路线。“现在大数据,车到哪,是什么天气,堵不堵,我们在北京全能看见。”

时间接近凌晨4点半,来要货的车越来越多,闫巨伟他们也越来越忙。他说,忙起来,让身体不停地动,会显得没那么冷。搬运工穿着厚胶鞋、厚外套、戴两层手套。闫巨伟要写字开单子,戴着半截露指手套。他的长款羽绒服上,印着北京2022冬奥会的标识。“马上冬奥,保供应更关键了。”今年春节,他将连续第三年在工作岗位上度过。

(原标题:城市守夜人 | 守护城市平稳运转,他们在寒夜里各司其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毅 莫凡 李松林

流程编辑:u028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联系电话:010 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毅 莫凡 李松林
    2022-01-11 10:29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