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裕氏草编传人裕光磊:真正传承还得靠孩子

2016-09-05 11:53 网络 TF003

2016年9月5日讯,三两株纤长柔软的马莲草、五六片韧如皮带的棕榈叶,抑或是些看似并不起眼的麦秸、葱皮,在灵巧的手指间上下压扣、翻转折叠,摇身一变,就成了怒目圆睁的蟋蟀、触角微颤的蚂蚱,甚至腾云而起的飞龙。

裕光磊在工作中

裕光磊在工作中

作为裕氏草编传人,37岁的裕光磊熟谙其中的门道。从父亲裕庸那里继承衣钵后,他广募学徒,努力让这门曾经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重获新生。

“或许是从小埋下的种子,潜意识里有种使命感”

“要论起草编的历史,那得有上千年,但独具一格的‘裕氏草编’,还真就打我父亲这儿来。”在裕光磊看来,早已“退居二线”的父亲,始终是整个家族的骄傲。

58年前,19岁的裕庸在庙会上偶然见到活灵活现的草编昆虫,顿时来了兴致,他找到老艺人齐玉山,希望拜师学艺。“齐老擅长北派编法,主要是用马莲草编动物,我父亲跟在他身边学了足足两年,打下基本功。”据裕光磊回忆,出师后的裕庸并未止步,很快又在北海团城举办的棕编展上结识了南派大师易正文,一学又是两年。

到了1963年,身兼南北两派技艺的裕庸逐渐摸索出自成一体的创作风格。不过,他未能就此走上草编之路,迫于生计的他进入北京玉器厂,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玉雕生涯。期间,裕庸从来没有放下自己心心念念的草编,还借鉴玉雕中的挖脏去绺工艺,让原本单调平实的草编越发丰富立体。

1984年,45岁的裕庸辞去玉器厂的工作,一门心思钻研草编。作为满清皇族后裔,裕庸对龙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北海九龙壁成为他锁定的新目标。裕庸反反复复到现场观摩实物,通过拍照、画图等方式攒下大量素材。“瓦脊上有多少条龙,分别是什么走向,神态又有哪些不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身形,讲究三弯九转,头多宽、颈多细、腰多粗,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

经过一年多的精雕细琢,长达两米的草编巨制“北海九龙壁”终于完工,“整件作品都是用草叶制作而成,是父亲最为珍视的代表作。”在当时,裕光磊只是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但耳濡目染下,他已经对草编技艺心生好感。

毕业后,裕光磊先到外地闯荡了几年。2007年,裕氏草编被正式命名,裕光磊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这门手艺丢了实在可惜,自己岁数大了,想让我继续做下去。”裕光磊有过犹豫,毕竟指望草编谋生不太现实,但他最终还是回到北京。“或许是从小埋下的种子,潜意识里还是有种使命感。”

分享到

刻瓷传人陈永昌 收徒要求就一个:坐得住

六小龄童要找传人 “猴哥”说了:传承不再靠血缘

小小毛猴接地气可爱至极还温馨 网友大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看过即吃过?看吃播多为“心理代偿”,专家:猎奇受宠会导致更多效仿

“30+”要提防哪些职场陷阱?用劳动合同法带你看透《三十而已》

杜绝浪费!北京多家餐馆推出小份菜单人餐,还有“光盘”奖励

“防沉迷系统”破解很容易,想让孩子充实过暑假,家长得“根治”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