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上海书法名家因丑书被迫停展 书法的优劣到底该如何判断?

2018-08-16 09:41 北京晚报 TF2018

如果说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以反映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那么,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该是什么呢?

作者:李敬东


配图与本文无关。新华社 供图

过去,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古代书法审美时尚,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这是从书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审美演变过程的一种简单概括。然而,书法一旦对准人格品德的精神指向,往往是难于以适当的办法来界定和厘清个中关系的。书法是艺术创造和表达情感的特殊载体,我们周围经常会有人,为看不懂一件书法的优劣而苦恼,这可怎么办?

事实告诉我们,对书法的体认和分析,是要依靠大量的书法实践和系统的理论研究总结出来的。所以“先识器而后文艺”,逐渐成为赏鉴学习的准则,艺术在意趣的精神方向提升,往往关乎一个人的诸多方面学养。也有人会刨根问底,不断地追问,究竟什么样的书法才能传世于后人?过去,李叔同谈论过这个话题,他说“文艺当以人传”,不能“人以文艺传”。也就是说,书法是因为一个人的品格高尚,而能流传于世。相反,一个品质恶劣低下的人的作品,终究是不会传之久远的。早在宋代的苏轼,在论书时讲了一段精彩的话,他说:“人貌有好丑,君子之人之气不可掩也;人言有辩讷,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欺也;书有工拙,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在东坡先生的眼里,书因人贵,论书兼论作者生平,“苟非其人,书虽工而不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前不久,有位“著作等身”的文化官员在临退休之际,出版了一本豪华书法集,并邀请一些当地文化名人,参加书法集发行式,发行式之后还搞了一场声势不小的研讨会,官员凭借自身的地位,在书坛呼风唤雨,到了谢幕那一刻,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再次耀武扬威,这样的举动势必会遭到有识之士的唾弃。也有不少人,借助名人艺术活动,互相彰显在艺术圈的名气和人脉,但在某一天,艺术一旦脱去奢华的外衣,里面的败絮和丑陋就会暴露出来。

近来,书法界又发生一件很令人意外的事情。上海的一位书法名家在四川搞展览时,因为丑书受到观众的严厉抵制,而被迫停展。那么,丑书到底该不该展?是不是因为名人的气场大,就可以到处招摇,堂而皇之,可以故作高标,放肆撒野。丑书再丑,再豁人耳目,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被明眼人揭穿,使得其用心和丑态昭然若揭。书法艺术创作,是一种个人行为,可以发挥创作者的才能和自由。但是,书法一旦展览,进入观者的视线,就应考虑对接观者的欣赏和审美习惯。这个时候双方的神情应该是相对严肃的,千万不要忘乎所以,不要以为你是谁?大家在审视作品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审视作品背后的那个人,也许还会仔细打量一下,透过书法来衡量书写的初衷是什么?书写的感情是不是真实的?由于书法的终极意义,并非是炫技或者哗众取宠的表演。

(原标题:今之盛名何以堪)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品俞平伯、吴晗、朱自清笔墨,才知书法家有共同的底色

他们是清华大师级人物,这四人被称“四大导师”,李济为何不在此列?

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沈从文偏嗜古雅之风,宗白华字里行间满是书卷气

昨夜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朱氏皇帝一族后代子孙笔墨最顶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习字全靠自己观察自学,对孩子外表严厉内心慈爱

古人书法中提到颈椎病的并不多,大名家也会为自己的脚气而烦恼

林则徐为何喜欢米芾的书法?其临摹的《甘露帖》讲的啥内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