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善画芦雁的画家刘芳萱生前常无偿赠画 授徒不收一分钱

2018-07-26 10:14 北京晚报 TF2018

“有个小男孩紧盯着飞翔的芦雁看得入了迷。他拉住老人家的衣襟恳求道:‘爷爷,送我一张行吗?’老人家慈祥地笑了,亲切地问:‘小朋友,你喜欢芦雁?’小男孩使劲点点头。老人家和蔼地告诉他:‘这是公家的宣纸,不能送你。改天到我家,我专门为你画一张。’说着给小男孩留下自己的住址。第二天,那孩子在父母陪伴下登门求画,老爷子铺开上等宣纸,精心为他画了一幅芦雁……”

作者:秦景棉


《大展鸿图》  刘芳萱

邂逅多年不见的老街坊,那叫一个亲热。你来我往地从长辈、晚辈问了个遍。末了话题又落在我家老爷子身上,她说,“想啊,一闭眼就全是老爷子画画的场景……有一次,他和几位知名画家应邀到北海公园作画。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便画出一幅惟妙惟肖的芦雁,引得周围不少人驻足欣赏。这时,有个小男孩紧盯着飞翔的芦雁看得入了迷。他拉住老人家的衣襟恳求道:‘爷爷,送我一张行吗?’老人家慈祥地笑了,亲切地问:‘小朋友,你喜欢芦雁?’小男孩使劲点点头。老人家和蔼地告诉他:‘这是公家的宣纸,不能送你。改天到我家,我专门为你画一张。’说着给小男孩留下自己的住址。第二天,那孩子在父母陪伴下登门求画,老爷子铺开上等宣纸,精心为他画了一幅芦雁……”

街坊说的老爷子是我公公刘芳萱。他生前是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理事,擅长画芦雁。当年,荣宝斋、颐和园谐趣园画舫、北京饭店、香山饭店等地均有他的作品展售。画界曾有一说,画芦雁“南有吴青霞,北有刘芳萱”。他名气大了,却一点架子没有,始终平易近人,一副很温和的样子。每逢邻居或朋友的子女结婚、生子、乔迁新居,他都要挥毫泼墨,作画题词,送去真诚的祝福。有时碰到喜欢他作品的陌生人或外国人,他照样慷慨大方,将自己的佳作送给他们,留作纪念。

老街坊的故事,打开了我回忆的闸门,“是啊,有一次,一位来京观光的外国老者,在颐和园看到一幅芦雁,非常喜欢。通过画舫多次联系,想求见作者本人。老爷子得知后,把自己的画作慷慨送给那位外国老者。”

不少人劝老爷子,您的画很珍贵,不要轻易送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周围的左邻右舍,几乎家家都有他画的不同规格的芦雁。他常向我们讲起大雁的许多好品质,比如,大雁遵守纪律,对爱情专一,等等……

对于登门拜师求学者,老爷子诲人不倦,一律耐心指导,从不收取一分钱。相反,哪位学生家庭困难,他便购买毛笔和宣纸送给学生。

与老街坊分手后,往日的思绪依然挥之不去。我家老爷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小儿子先插队而后到山西军工厂参加三线建设。多年来,老爷子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的妻子相依为命,生活中有诸多困难但总是报喜不报忧。有一年,我和丈夫带着不满两岁的儿子回京探亲,老爷子看到聪明可爱的小孙子满心欢喜。小孙子喜欢看爷爷画画,和爷爷寸步不离,全家团聚,其乐融融。在探亲的日子里,我每天看到老人家从早忙到晚,家里的画友、客人、学生来来往往。老人家作画、教学生、带徒弟、参加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白天,他在外头忙,早、晚伏案作画。

清晨,我一觉醒来,隔窗望去,发现他已经作画多时了。简单地吃过早餐,带着画具就出门了。他常常应邀当场作画,一站就是几个钟头。晚上,他除了教学生画画、帮徒弟指导作品外,依然要伏案作画,在铺开的宣纸上挥毫泼墨。一只只大雁,或在空中,或在芦苇丛,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观赏老爷子作画,是一种艺术享受。

探亲假转眼到期,老人家到火车站为我们送行。孙子看到爷爷站在车窗外挥手,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他奋力从我怀里挣脱开,使劲从窗口探出身子哭喊:“找爷爷!找爷爷!我不走!”孩子不顾一切地叫着要找爷爷,邻座的乘客看到一老一小难舍难分的情景,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老人家攥着孙子的小手,眼圈红红的。他和老伴已经年过七旬,多想把小儿子一家留到身边,然而,他从未说过自己的困难。

老人家去世后,我们调回了北京,和年迈多病的婆婆生活在一起。老人家晚年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我们却远在外地,没能在他身边尽孝,每每想起来都深感内疚。

作为刘芳萱的小儿媳,我对老爷子的人品、画品一直十分敬重,他的品德影响着我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我一直牢记老爷子说过的一句话:“人要是把钱看得太重,人情就淡了。”在老人家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的家风厚道朴实,个个重情义、淡名利,相互之间乐于奉献,从不索取。这,也是我们后人足以告慰老爷子的。

(原标题:老爷子刘芳萱)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画家范扬用国画展现北京冬奥会风采,看艺术如何会与体育结缘

门头沟老教师朱德友情系京西 退休4年坚持给初学国画学生上课

中国美术馆开启“长安画派”作品晋京展 呈现三秦大地国画新面貌

画家吴冠中:出身贫寒志在艺术 拜名师访巴黎勤学不辍终成大家

著名艺术家袁运甫去世享年84岁 推动国画现代化变革

丹青四代“韵自高” 听国画大师张宪聊丹青往事

揭秘中国画画海第一人李海涛 历史收件海疆全貌作品诞生

国画大师许麟庐遗产案重审昨日宣判 法院再判遗产全归遗孀

中国画家刘会营柏林写生作画 吸引众多德国朋友欣赏请教

水墨文化盛宴 梁永和书画作品入藏工艺美术博物馆

郭怡孮:国画上了纪念封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