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华尔街高薪职位自掏腰包办公益 改变两万个孩子命运
在东四十条的一栋写字楼里,有一个名为“智行基金会”的慈善机构,机构的创办者叫杜聪。在成立基金会之前,杜聪的人生轨迹是令很多人羡慕的:哈佛大学硕士、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18年前,他参加的一项艾滋病预防工作,改变了他原先的生活。用投资的眼光来运行慈善机构,让杜聪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公益之路。
有一个名为“智行基金会”的慈善机构,机构的创办者叫杜聪
资助两万孩子完成学业
记者第一次联系杜聪时,他正在国外出差。除了基金会的工作,还有奔波于各地的演讲,杜聪就像是“空中飞人”,穿梭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国等地。
在创办智行基金会之前,杜聪的成长轨迹是令人艳羡的。他是香港人,后来随家人移民去了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在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工作。一度,他的理想是成为华尔街出色的银行家。事实上,他也的确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7岁成为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29岁任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
那么,是什么样让杜聪放弃了似锦的前程,转投慈善机构呢?杜聪说,那是2001年前后,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来京求医,儿子染上了艾滋病,而父亲却对这种病一无所知。“十多年前,对于感染了艾滋病的人来说,没有经过抗病毒治疗,发病就等于死亡。”更让杜聪感到难受的是,很多爱滋病感染者正值壮年,膝下还有儿女,当他们离世,孩子面临的除了生存问题,还有如何摆脱贫困的噩梦。
于是,从2002年开始,杜聪创办的智行基金会开始资助河南、安徽等地的艾滋孤儿,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人数从第一学期的127个,很快增加到近400个。对于受助的孩子,他没有限定名额,凡是符合资助条件的家庭,他都会帮。这些年来,杜聪帮助了两万个这样的孩子,有2510多名孩子还成为了大学生,其中不乏考入名校的。
资助背后承受巨大压力
在资助的背后,没有人知道杜聪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因为他必须保证基金会的运转,就怕资助到一半时没有钱了,孩子们又得回到原先的生活轨迹中去。这样,多年的努力就会半途而废。
而在定位的帮助方案时,杜聪选择了助学,在他看来,慈善不是施舍,更不能剥夺受助者们的尊严。虽然已过不惑之年,可对于自己从事的慈善事业,杜聪却有着越来越清醒的认识。这些年来,除了四处筹集善款资助孩子们,杜聪也尝试着创办企业来吸纳学有所成的孩子们就业。在他成立的基金会里,不少工作人员就是昔日受到资助的孩子,除了基金会,杜聪还创办了面包坊、环保袋工厂等,吸纳更多的人就业,让慈善不再是单一的资助,而是能让这些受助的孩子们依靠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创造价值。
微博里满满都是爱
点开杜聪的微博,你会发现,那里面写满了他对孩子们的爱,而孩子们也愿意将杜聪当作自己的亲人。在杜聪帮助的孩子中,有一些是艾滋病感染者。“他们慢慢长大了,靠药物治疗可以抑制住病情。”杜聪知道,爱滋病感染者是孤独的,这些年,他介绍26对这样的孩子成了家,其中有16对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令杜聪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医疗的进步,这些新生儿没有感染上爱滋病,他们成了这些家庭新的希望。
很多受过帮助的孩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每年暑假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做家访,跟比自己小、有着类似经历的弟弟妹妹们说:“你看我也是一个艾滋病家庭长大的,我是你的邻居,我比你大几岁,但是现在我已经读大学了,你也可以好像我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好好读书不要放弃自己。”杜聪认为,这样可以既可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心,而且通过教育,还能让他们克服对过去生活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加阳光更加感恩。对于未来,杜聪希望通过自己和孩子们的努力,继续播种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