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出生的北京人平均能活到81.95岁 怎么算出来的?
2016年10月28日讯,就在本周,北京刚刚发布了“十三五”卫生计生规划,提出5年后北京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4岁。今年8月发布的北京市卫生白皮书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81.95岁。
人均期望寿命是国际通用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长寿是一种趋势。但是,也有很多人发现身边有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寿命有那么高吗?人均期望寿命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卫计委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谢学勤。
人均期望寿命是怎么算出来的?
人均期望寿命是国际通用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条件好、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优越、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均期望寿命较高,反之较低。谢学勤说,人均期望寿命并不是全社会所有人的平均寿命,而是指的这一年出生时也就是当年“0岁”人群的预期寿命。
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这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所以,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简单来说,2015年出生的人, 需要依据当年的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一一死去,且假设各年龄段死亡率不变的情况下,平均预期寿命为81.95岁。这只是平均数值,具体到个体来说,有的人可能很长寿,能活到110岁,有的人在婴儿期就夭折了。”实际上,每个年龄段都对应有期望寿命,但是0岁组更能反映一群人从生到死能够活到的年龄,它不受地区间人口构成的影响,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比较。
预期寿命的提高 = 各个年龄段人口在一年内死亡概率下降。
健康期望寿命更有意义
健康期望寿命是估算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举例来说假如:2015年北京市20岁人群的期望寿命为62.04岁,其中健康期望寿命为52岁。这就是说2015年已经20岁的这批人,预期活到82.04岁,但是他们健康存活时间还有52年,其余时间是带病生存,也就是在“病病歪歪”中度过的。
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标准,但对于个体来说,差异很大。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从北京的情况来看,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死亡人数为86007人,其中男性48387人,女性37620人。当年死亡人群中,15岁以下占0.7%,15岁至64岁占21.7%,65岁及以上占77.6%。从这些数据也能看出来,虽然平时经常会有中青年猝死等消息“爆”出来,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平均死亡年龄也在提高。想要预测具体一个人寿命到底有多长很难,但不同年龄段的预期寿命为一个人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