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完美相拥” 航天员“游”进实验舱
十字瞄准慢慢接近,精准重合、锁紧……昨日凌晨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天神”完美相拥。几个小时后,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穿舱,进驻天宫。
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实验舱向全国人民问好并敬礼。
对接 跨越万余公里的追逐
神舟十一号入轨之初,距天宫二号有万余公里,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导引下,多次变轨,快速追赶飞船。
经过5次远距离导引控制,神舟飞船飞抵天宫二号后下方50余公里处。昨天凌晨1时1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转入自主控制,“天神”准备对接。
此时,跨越万余公里的高速追逐,变成了走走停停地缓缓靠拢。
最后的50余公里,神舟十一号飞船需要停泊四次,每一次停泊,都是又一次“瞄准”,以修正误差。
昨日凌晨2时3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里紧张忙碌。
“对接环开始推出。”指令下达,不少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大屏幕中。
此时,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的相对距离达千余米。屏幕中,航天员显得很平静,景海鹏手里拿着飞行手册安静坐在中间,陈冬坐在右侧,偶尔,两名航天员会微微调整一下姿态。“天神”自主交会对接,航天员也没有闲着,他们密切监视着飞船仪表盘上的各类数据和对接过程,认真执行各种指令发送操作,并通过天地通信系统,迅速准确地向地面报告交会对接实施情况。
天神一上一下,越来越近。
2时48分,天神相对距离已突破1公里。
随后,飞船进入400米停泊;120米停泊时,交会对接灯打开;30米接近、停泊……
每一次停泊,对坐在飞控大厅第二排的专家邹雪梅都是一场考验,她紧盯着屏幕,随手画着什么。
除严密监视飞船状态外,邹雪梅要在每一个停泊点,准确判断飞船是否需要提前转出。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她还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任务安全。虽然已和同事们考虑到各种风险,制定了近百个应急预案,但神舟每一次停泊,邹雪梅还是全神贯注,精确判断。
每过一个停泊点,邹雪梅就会划掉该停泊点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划掉的越多,代表着我们离最后的胜利就越近。”邹雪梅说。
2时56分,飞控中心大屏幕切换到“从神舟看天宫”模式。一个小小的亮点出现在屏幕中间,那就是已在太空飞行一个月有余的天宫二号,它正耐心地等待赶来相会的神舟飞船。
十字瞄准框中,小亮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3时24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按程序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十字瞄准精准对接。
“对接机构锁紧完成、对接完成!天宫报告:组合体启控!”飞控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屏幕中,两名航天员竖起大拇指。
穿舱 开门成航天员第一个挑战
“天神”相拥后,两名航天员开始准备穿舱,进驻天宫二号。
轨道舱安全!3时42分,景海鹏慢慢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脱下束缚带,打开头顶轨道舱的舱门,离开座椅进入到轨道舱内。随后,陈冬摘下面罩,从02号位置坐到01号位置,值守在返回舱内。他固定一些插拔的线缆,对仪器设备进行整理,完成这些工作后,他进入轨道舱,换装穿舱。
为了确保安全,天神对接过程中,航天员都穿着白色舱内航天服。进入轨道舱后,他们要脱下航天服,换上蓝色的舱内工作服。
开门,是航天员穿舱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飞船的轨道舱舱门和天宫二号实验舱舱门之间,由对接结构组成一个约1米长的封闭对接通道。航天员需要打开轨道舱门,穿过通道,再打开天宫实验舱舱门,才能进驻天宫。
此时飞船和天宫二号内各是一个大气压,而对接通道里却是真空的。如果这时直接开门,不仅门打不开,航天员也会遇到危险。所以在打开轨道舱舱门之前,还需要往对接通道里充气,使两边的压力平衡。
飞船轨道舱的舱门上有一个平衡阀,有点像家里高压锅上的泵气杆,是专门调节两舱压力的装置。压力平衡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屏幕中,已换成蓝色服装的景海鹏戴上头带灯忙着调试设备,陈冬则手持摄像机,拍摄穿舱过程。
当两舱压力平衡之后,景海鹏打开舱门上的锁,握住舱门的把手,把舱门向里拉。随后,他从身旁的袋子里摸出一张消毒纸巾,开始擦拭密封圈和窗户,然后把轨道舱前舱门套上舱门保护罩。这也是为了今后航天员经常穿舱时,减少接触。
擦拭完后,他又小心地将用过的纸巾折叠好,放进飘在旁边的垃圾袋中。
二人进入对接通道后,还需要先平衡对接通道和空间实验室两边的压力,并检查生理信号,压力服供氧管、通风管。因为天宫二号体积较大,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
6时17分,陈冬的摄像头中出现了天宫二号的前舱门舷窗。
6时20分,景海鹏将钥匙插在舱门上,等待地面确认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