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马尔康为何被称作“北上驿站” 筹军粮老百姓勒紧腰带

2016-10-12 09:36 网络 TF005

红军长征进入川西北地区后,愈向雪山草地迈进,人烟越稀少,离内地更远,粮秣供给更是困难。在这革命成功与失败、红军生存与死亡的关键时刻,摆在红军面前的头等任务,就是要为未来的艰难路程筹集粮食。

%e5%85%9a%e5%9d%9d%e5%a4%a9%e5%ae%9d%e6%95%85%e5%b1%85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党坝天宝故居

%e5%85%9a%e5%9d%9d%e8%97%8f%e6%97%8f%e7%ba%a2%e5%86%9b%e6%88%98%e5%a3%ab%e5%a4%a9%e5%ae%9d%e6%95%85%e4%b9%a1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党坝藏族红军战士天宝故乡

%e5%85%9a%e5%9d%9d%e5%a4%a9%e5%ae%9d%e6%95%85%e5%b1%8505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党坝藏族红军战士天宝故乡

1935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卓克基土司官寨召开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刘少奇、博古等人到会。不仅讨论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会议期间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分别下达了《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和《关于在松潘等筹借粮食的规定办法》。

粮食给养、民族关系、地方政权建立等,成为红军在四土地区要站稳脚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马尔康及其周边,支援红军粮食2000多万斤,牦牛等各类牲畜20多万头,毛泽东曾在解放后说,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牦牛革命”。

马尔康也被称为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北上驿站”。

筹军粮 老百姓勒紧腰带

1935年,是马尔康稀有丰年,时令正值开镰收割季节,红军长征经过马尔康。

红一、四方面军在北进、滞留和南下时均在马尔康各地筹集过粮食。

马尔康人民不仅保证了在本境内活动的数以万计红军的吃粮问题。而且还将粮食源源运往金川等地。

时任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六团团长的张培荣曾回忆说:“我们团在卓克基每人筹集到四、五十斤青稞炒面。”

红九军一个团在草登筹粮数月,尕秋里、代基、卡尔古一带的百姓把筹集到的粮食背到沙佐,沙佐、斯尼村的百姓又翻山越岭将大批粮食背到脚木足蒲市口,从不要工钱。

本真的百姓,勒紧腰带将自己所有的粮食支援给了红军。红四方面军仅在茶北村就筹集到四万多斤粮食,牦牛、犏牛一百八十多头,骡马二十余匹。红九军只在脚木足孔龙一个村就筹集到七万多斤粮食。

据不完全统计,在马尔康及其周边,支援红军粮食2000多万斤,各类牲畜20多万头。

补白

藏族村民昼夜摆渡运粮

白湾、脚木足等地的百姓把生死置之度外,昼夜为红军摆渡、运粮;党坝果尔威等地的百姓积极帮助红军修筑工事。八名红军流散于马尔康,在各村中都受到过百姓的掩护……不少淳朴的庄稼汉为给红军带路、筹集粮食,献出了生命。

在马尔康市史志办主任李川虎眼中,长征时期发生在马尔康地区的故事,多与为红军筹粮、背粮有关。

草登斯尼村的女社员泽朗老人回忆了红军在草登筹粮的情况,她说:“我一辈子没有看到过那样多的人,早上天麻麻亮,他们就去各村找粮食,晚上就把找到的粮食集中到代基和斯尼两个村,我和一个断了左手的红军大姐是斯尼村的保管员,我们保管成搁的枪和很多的粮食。临走时,红军首长把半包马茶、三斗青稞、三斗玉米和一件旧军大衣赠给我,并要我向草登百姓道谢”。

李川虎说,据一些红军老战士回忆,他们在马尔康期间,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纪律:在当时的艰难条件下,粮食缺乏是最大困难,但他们从不因筹粮而侵犯群众利益。在找不到主人的情况下,挖了群众的萝卜、洋芋,也要在地里或在萝卜的坑里,放入相应的钱币,并留下说明情况的纸条。

消隔阂 工作组走村串寨

为了消除民族隔阂,红军领导机关派出大量工作组走村串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宗教信仰,解释红军政策,宣传北上抗日,扩充红军队伍,很快打开了局面。藏族乡亲开始了解,红军并不是土司们宣传的那样可怕,而是纪律严明的队伍。因此,一些藏族乡亲主动来帮助红军。

一些躲藏在深山里的土司武装经常对筹粮的红军进行伏击,甚至杀害没防备的女红军战士,给红军筹粮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特别是盘踞在卓斯甲一代的土司武装,成为红军在四土地区开展筹粮工作的大患。红军决定打下卓斯甲,搬掉拦路虎。

老红军向荣之子向军说,当时卓斯甲一战打得十分激烈,卓斯甲都是藏兵,他们都是拿的双卡枪,红军用的枪就是各种各样。“在那战中,红军取得了胜利,然后在那里收缴到了糌粑、酥油和干牛肉。

1935年7月红六团在黑水马河坝一带几乎陷入绝境,他们向总部发出的求粮急电称:“因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生死完全取决于能否及时取得接济。”朱德总司令立即紧急动员,筹集大批粮食。

补白

红军为筹粮不跟藏民讲价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幸晓峰的父亲是老红军幸士修,幸晓峰曾听父亲提起过在红军在马尔康筹粮的故事。“当时有筹粮委员会,到处去找粮食。以前我爸爸跟我们说过,他说其实过草地以前要求我们每个人带的粮食是十天的粮食。” 幸士修所在的部队,青稞收割下来以后就直接拿大锅炒。炒好后跟米一起吃。每人每天都吃这样的饭,除此以外就是积粮。“因为父亲属后卫任务,所以他们割了很多青稞以外,他们还自己曾经种过。”

卓克基镇纳村村民哈姆说,1935年的庄稼基本上拿给红军吃了。“红军进入马尔康地区也没有吃的,老百姓都躲进了山里,只有红军在这里。”

“老百姓凑粮,给红军凑粮。”卓克基镇纳足村居民达尔基说,当年的庄稼些长得很好,庄稼基本上捐给了红军,也捐了不少牲畜。

“老红军回忆当时本地老百姓,在一条沟里,为红军关很多头牲畜牛羊。”马尔康市史志办主任李川虎说,许多当地百姓同情红军,大概在沟里关了上万头牲畜。

幸晓峰曾听父亲讲过一个故事,红军走过寺庙,一些僧侣都跑掉了,后来知道红军纪律严明,就陆续回到寺庙中,其中一些僧侣把自己的粮食给了红军。一些大胆的藏民挑着担子,里面放上干肉,和青稞米、烙的大饼馍馍,卖给红军。红军为了过草地筹粮食,并不跟藏民讲价钱,一个大洋就是一块肉、一张馍。

千万斤 军民度艰难岁月

各地苏维埃组织协助红军的“筹粮队”(当时俗称“打粮队”,实际上是后勤部派出的人员),深入到村寨,把地主、恶霸埋藏的粮食从地窖里取出来,支援红军部队。对这部分查获的大宗粮食一律收缴;另外还在群众手中用买卖的方式,采购了一部分粮食。

据《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编写征集提纲》载:“征粮和筹粮是苏区最重要的工作,粮食实行了统一征收、运输、保管,实行了配给制,采取对反动派和地主没收、对农民购买的办法筹粮。

在红军长征过境马尔康及其周边地区,在留驻的16个月里,先后创建的“汉理茂赤区”及“大小金川根据地”其总辖域面积不足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0余万,人均年有粮不足300公斤、有畜不到两头。在这种条件下,承担着对10万主力红军的支援任务,为红军筹集粮食2000多万斤,大小牲畜20多万头,还有大量的猪膘、干牛肉、油和蔬菜等。当时军民同吃草根、树皮,共同渡过了艰难的岁月。

补白

进入四川最大问题是饥饿

幸晓峰曾听父亲提及红军长征在云贵地区与四川地区的不同,“四川的仗打得不是太多,但是大仗还是打过几次,但是主要就是饥饿、过雪山草地没有东西吃。所以父亲就说,如果说红军能够走出雪山草地,能够最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藏族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且给我们红军建立了一条生命通道。”

毛泽东曾在解放后说,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牦牛革命”。

“应该说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四土的藏羌人民对于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李川虎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曾经多次在很多场合胜赞过当年四土地区的藏羌各族人民对于中国革命的支持。毛泽东同志也一再说过,当年红军过草地之前,不得不从藏民家里拿走了粮食,将来总有一天应该归还给他们。红军筹粮始终坚持发挥地方政权和宣传工作的政治优势,红军在雪山草地解决粮食问题是成功的,也是一个奇迹,使得一支数万人的红色队伍得以保存。川西北各民族百姓,当年为红军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红军和老区人民表现出了互为鱼水的良好关系,很好地团结了少数民族群众,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表现了红军争取胜利的精神。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2万亩盐碱地变良田,内蒙古科左中旗向日葵、玉米长势喜人

粮食“交底”:口粮库存最为充裕

京津冀签署重大危机粮食安全互助协议,两协会发起“节粮”倡议

放心!中国的粮食,够吃

勤俭节约自古便有,明清时期对浪费行为多有惩治,雍正皇帝曾下两道圣旨

你浪费了多少粮食?这组数字,触目惊心!

适量点餐不剩饭菜!多地餐厅调查发现,小碗菜、半份菜等已成标配

好消息!我国夏粮有望再获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全年粮食产量预计超1.3万亿斤,“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

北京国企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近370万吨粮食库存提供充足货源

北京粮食供给充足 粮食库存相当于10个月市场供应量

中国口粮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北京商超:储备量充足,敞开买管够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