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北京历史上雹灾有多严重 清代平均五六年遭一次灾

2016-07-21 12:00 作者 TF006

入夏以来,房山、大兴、延庆等地遭遇冰雹的袭击,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尤其对农作物的损害最大。冰雹是古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北京是冰雹灾害多发地区,远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已有“雨雹”的记载。明清时期雹灾最为严重,“雹大如卵、如碗”,“雹积丈许,月余始消”,其破坏程度难以想象^

作者 户力平


 

11_调整大小

 

小篆雹字

10_调整大小

甲骨文雹字

北京地区冰雹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晋代

《晋书》:太康元年“四月庚午,范阳县雨雹”

《气象知识》载:“冰雹,俗称雹子,是一种固态降水,呈球状、锥状或不规则形状,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为局地性很强的灾害。”历来北京的冰雹粒大多像黄豆、蚕豆那么大,少数有鸡蛋般大,也有大得像碗口一样,但极少出现。虽然冰雹的危害通常不及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地域广、范围大,多是“雹打一条线”,但由于其发生季节大多在夏秋农作物的生长或收获时期,所以严重冰雹之灾往往是毁灭性的。

据《北京历史自然灾害研究记》载:辽金以前,由于今北京地区对于建都长安或洛阳的封建王朝来说,只是边地重镇,故史书中关于这一地区冰雹灾害的记载几乎没有。目前有关北京地区冰雹最早的记录,见于《晋书·五行志下》: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四月庚午,范阳县(今北京西南和河北保定北部)雨雹。”自辽南京为陪都后,特别是金迁都中都以后,始有关于北京地区冰雹灾害的记述。

金代,中都地区自公元1140年至1214年的75年间,共有5个“雨雹”的年份,多发生在(农历)三月至六月之间。据《金史》载: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五月丁亥,雷,雨雹。”承安二年(1197年)“自二月至四月不雨。六月丙午,雨雹。”承安四年(1199年)“三月戊午,雨雹。”泰和八年(1208年)“闰四月甲午,雨雹。”“雨雹”即暴雨与冰雹同时降临,因年代久远,所以有关金代冰雹的记述极为简单,无以考证。

元代延庆密云为雹灾多发区

《元史》:泰定元年“七月,龙庆州雨雹,大如鸡卵”

7_调整大小

元代大都地区发生的冰雹记载共17次,主要发生在大德四年(1300年)以后。特别是从至治三年(1323年)至泰定三年(1326年)的4年间,每年都有雹灾发生。据《元史》载:“泰定元年(1324)七月,龙庆州(今延庆)雨雹,大如鸡卵,平地深三尺。”“泰定三年八月,龙庆州雨雹一尺,大风损稼。”如此严重的雹灾,实属罕见。说明龙庆州是元大都地区的重灾区,而位于大都东北部的檀州(今密云),也是冰雹多发区域。大德二年(1298年)檀州雨雹。泰定二年(1325年)七月,檀州雨雹;八月亦然;九月,又檀州雨雹。同一地区竟然连月下雹子,灾而复灾,确很少见。至治三年(1323年)五月,大风雨雹,拔柳林行宫(今通州漷县西北)内外大树2700株,宫墙坍塌三丈有余。这场夹带冰雹的暴风雨,从其破坏力判断,当时的风力应在10级以上。

另有《大都杂录》载:“至正十八年(1358年)伏日,和义门(今西直门)外,五旬翁牧羊于护城河外高坡处,酉时许(下午5至7时),西天黑云卷动,隐有雷声,遂有雨至。翁围群羊于树下,以避雷雨。忽有惊雷,雨雹骤降。雹如卵大,树木尽折,顷刻间,雹落遍地,数羊因雹而死。幸翁至于树隙(树洞),免于雹伤,但见数羊毙之,悲而叹之。”这场冰雹能将数只羊砸死,冰雹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分享到

元代少数民族书家辈出,这些书法作品成为文化融合见证

成吉思汗后代为何无法掌控辽阔疆域?皆因这座位于重庆的钓鱼城

承光殿前3.5吨大石盆作何之用 宫廷之内为何要安放酒海?

故宫发现元代宫殿基址 扑朔迷离“元大内”行踪显露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