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收视率超综艺节目 这部纪录片为何受追捧?
2016年6月7日讯,探寻道地药材、还原炮制技艺、点拨医药原理,《本草中国》作为首部征战卫视周五黄金档的纪录片与群星璀璨的综艺真人秀正面碰撞,令人欣喜的是,周末荧屏上这段罕有的人文气息并没有被全盘娱乐碾轧到无立锥之地,反而,在江苏卫视首播收视率高达0.83%,甚至超过了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在网上,这部纪录片同样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追捧评议。
《本草中国》纪录片
“全素人”的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处处显露着与周五卫视争夺战的“格格不入”。打开电视机,名目繁多的中医养生节目乱花迷人眼,明确定位于老年观众。为什么一档不乏中老年收视群体的中医药节目,非要挤入黄金档期,与一票热门综艺争夺年轻观众?总导演干超的解读是,这与之前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年轻群体中意外火爆同理,都读懂了年轻人不爱听说教的心理,还有就是对工匠精神很着迷和对文化的坚守。
《本草中国》纪录片
有人在,知识不会枯燥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意识里,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也就是古老与年轻。中医药充满魅力的同时也略带神秘感,甚至社会舆论上的玄妙解读方式,都让人与之初接触时略带茫然。《本草中国》总导演干超坦言,这个由年轻人组成的纪录片摄制团队,在中医药题材面前不可避免地有着距离感。而最终打动他们的是医理药理背后蕴藏的传统文化。干超对一部名叫《满山红柿》的日本纪录片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句话:秋天柿子成熟的时候,只会把树上一半的柿子摘下来,另外一半留给过冬的鸟吃。他觉得,这句话,让一部纪录片能承载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生命观。
于是,《本草中国》弃用了传统的宣讲和人物传记式的叙事手法,与《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由故事切入,把深奥的中医药文化,融入到普通药工、药农、药师和医师的真实故事当中去,与实实在在的人和生活轨迹同步。第一集《时间》中,观众被时间与药材之间的微妙联系所打动:藏红花要早晨摘下,中午送去烘干,隔夜价格就会下降;陈皮需要反复晾晒,晾晒时间越长越好;天麻需要和蜜环菌与木材一同埋藏在地下进行共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药效。时间与生命,发生了难以言喻的奇妙关系。
上周五刚刚播出的《双面》一集,则是将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阴阳之道在中药上的表现,用丰富的画面将其中的基础逻辑细细捋顺道来:剧毒的附子在怎样精妙的炮制技法下转化成“回阳救逆”的治病良药;百年何首乌“生泻熟补”“生熟异治”功效的发现中,凝结了怎样的人类智慧。纪录片以时间为线索,以讲故事的形式配以精炼字句描述重要中药用途,辅之从生长采摘到炮制入药的全过程,深度和趣味并重,令知识类纪录片看起来不再枯燥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