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 · 大照片

在纸上镂刻世界(一)

1/1

申沛农先生是北京剪纸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生前曾以重度肢残的身躯,奋力创作四十余年,形成了独特的“申氏风格”,是京派剪纸的开山人物。他的剪纸作品观照现实,雅俗共赏,经常出现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等刊物及杂志上。申氏的作品曾进入小学手工教材,感染过几代人,令无数成年人至今难以忘怀。 申沛农先生曾在北平私立兴华小学读过四年书,1949年就读于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翌年辍学。1957年,他到北京西安门文化站当义务服务员,初识民间剪纸。自此他便把自己的人生铸在了纸上。自1950年代起,直到2001年离世前,他一直不间断地奋力创作。不论是以报花形式、教材形式、小说插图形式,还是在大型社会活动的宣传中,他的剪纸作品都曾是读者朋友们特别关注、特别喜爱、特别熟悉的。不知多少读者用剪刀细心剪下收藏起来,也不知有多少孩子曾用铅笔拓下他的作品为样,自己动手仿刻起来…… 申氏作品不仅量大艺高,且创作年代跨度之大、推陈创新手法之多都是少见的。在自觉传承民间剪纸艺术的过程中,他最重视的就是如何走入传统、走出传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当下的现实生活。他的作品主题明确凸显出贴近时代的艺术特色,如读《红岩》、学雷锋、妇幼卫生、拥军爱民、爱护森林、香港回归、欢庆的年节……他没有婚姻也没有孩子,但他对少年儿童课余生活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数以千计的作品中大半都是为孩子们创作的:放鸭、游泳、种树、航模、舞蹈、唱歌……如今,这些艺术造型生动而独特的专题作品,已成为儿童剪纸题材的经典之作。 他在民俗剪纸创作中追求创新效果,利用分色、染色、套色、布纸结合、各色纸材融合、绘画与剪刻结合的艺术手段,创作出的新型京味剪纸如戏狮、花灯、舞龙和人见人爱的虎帽娃娃,形成了令广大观赏者一眼就能识别出来的“申氏风格”。上海有海派剪纸;黄土高坡上有西北剪纸;东南沿海有闽南剪纸;还有中原剪纸,江南剪纸……无一不是通过作品呈现 地域风貌的。北京,是全国最重要的现代文化聚焦区,京味文化的潜土极为深厚,申沛农剪纸正是京味文化重要资源。申沛农先生辞世15年了。申先生的弟子及师友正在申请立项,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申沛农故居建立申沛剪纸艺术馆。并提出申请,要求追认申沛农先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优秀继承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自1998年(虎年)开始,每年编印一张申沛农创作的以当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