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猫儿胡同

白纸坊棚改前最后一次“龙抬头” 老邻居相约“别散了”

2016-03-10 20:28 网络 TF003

2016年3月10日讯,龙抬头。一大早,白纸坊宏建北里这一片即将改造的棚户区前,热闹起来。

QQ截图20160310195015

停在拆迁横幅旁的大奔,婚车。

早点铺里,老街坊们嘱咐着掌柜“别走太远,搬家之前留个信儿”;

已经关张等待拆迁的菜蔬商店,还有人来询问“有没有豆芽”;

披着大红花的一排黑奥迪停在胡同口,新郎拿着手捧花钻进小巷里那贴着双喜字的房门;

西城环卫的司机师傅,抱怨着又有人把车锁在胡同的电线杆子上,让抽粪小卡车进退两难。

QQ截图20160310195041
宏建北里的小胡同。那辆抽粪车司机师傅,技术不一般。

这曾经无比熟悉的一切,都将离开这座城市了。一个星期前,路口的告示牌写明,宏建北里等棚户区拆迁改造的预签约,已经达到了85%。

这意味着拆迁改造即将正式开始。

而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宏建北里南口的小理发馆,也迎来了众多的顾客——这便是它最后一个忙碌的龙抬头了。

QQ截图20160310195121
理发馆,就是左边这件小破房。

这是一个只有4平方米的小店,里面仅有一把椅子,理发师也只有一人。说它是最小的理发馆,不夸张吧。没有店名、招牌。

倒是营业执照上写着,小店名叫“宏北发屋”。

QQ截图20160310195131
营业执照。一旁还斜插着一把蒲扇。

早上8点多,一位大妈站在门口抱怨着,“说是吃早点去了,怎么还不回来?”

临近9点,50岁的理发师曹各章匆匆走了回来,“今天是龙抬头,恐怕没时间吃中午饭啦,所以早上得多吃点儿。您急个啥,龙抬头您第一位,您还不知足。”

曹师傅一边笑呵呵地跟大妈“顶嘴”,一边把大妈请到了小店的椅子上。

QQ截图20160310195141
小店窗户上的反光,红色的便是拆迁的横幅。

还没戴上白布单子,又有一对老夫妇步履蹒跚走进小店,4平方米的小店,顿时“转不开身”了。

QQ截图20160310195150
整面墙是镜子,这面墙总共才一米多宽。我把自己也拍进来了,躲不开啊。

这个小店约有2米来长、1米多宽,一面墙是镜子,镜子前的小桌上摆着刀剪、肥皂、洗头水。

曹师傅边理发,边骄傲地“谝”着他的工具:这把70年代上海生产的剪子是我师父传给我的,那把胶木的梳子少说也有三四十年的历史。

QQ截图20160310195159
一把胶木梳子,放大看,梳子把上反光的地方,能看到上面的纹理。这是上一个时代的典型产品,也是一个理发师资历的证明。

QQ截图20160310195209
曹各章师傅。他说,自己原名曹“革”章,因为是1966年生人。

然而这个小店实在是太小,低头拿工具,一不小心屁股就拱到了坐在一旁的老爷子的肩膀。

曹师傅生在河北涞水县农村。上个世纪80年代,他来北京投奔他的大爷,当时大爷在邮政部门工作,因此一家就住在宏建北里的邮政宿舍小平房里。

他则在理发馆跟挺有名儿的老师傅学了手艺,找街道办了个执照,在此开设一间小理发馆。

QQ截图20160310195217
小店全貌。

小理发馆有多少年了?“哎呦,想不起来,只记得在这儿理了得有半辈子了。”一位晒暖儿的大婶说。

曹师傅自己当然清楚记得,小店开业那是在1990年。“当时街道照顾居民们理发不便,就让我在这儿干了,也解决了我的吃饭问题。”

其实这间小房,也并不是正式的平房,而是从旁边平房接出来的一小间。因此,多年过去,这里始终没有扩大,一把理发椅子的“规模”保持至今。

QQ截图20160310195226
曹师傅指缝中溜走的,是无数北京人的青春。从黑,到白。

“我老伴93岁啦。”曹师傅忙着给老爷子理发,老大婶就跟我聊了起来。这老两口家住在几百米外的右安门内大街建工集团宿舍。

腿脚已经不那么灵便,溜达了好一会儿,老两口才走到小店里。“好多老街坊都习惯在他这儿理发了,远点儿,就当锻炼身体吧。”大婶说。

QQ截图20160310195234
这张照片更能看出小店的“拥挤”吧。

“26年了,一开始人家上门理发,后来岁数大了,只能打电话约我上门理发。”

“前几天刚刚又送走了一个老顾客。”宏建北里的拆迁改造在即,他这个小店,恐怕用不了多少日子,也将搬迁、停业。

“一直就是这个条件,我也养活了自己一家人。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正在实习呢。”

QQ截图20160310195242
这位93岁的钟老爷子头顶上有疤。老伴说,这是年轻的时候,随着陈毅打仗留下的。“一条裤衩被打了17个洞。”小理发馆里能听到传奇的人生。

如此之小的一个店,连曹师傅自己都说,这是当年附近缺乏理发馆的“特殊产物”,虽然自己曾经是白纸坊地区的优秀个体户,可是说到底——

“我岁数也大了,咱这手艺跟不上时代了,这样的小理发馆,怎么能不被社会淘汰啊。”

QQ截图20160310195250
大家一起聊着。说实在的,咱北京这棚户区、小胡同拥挤的条件,住在了一块,就逼着咱都成了好街坊。

然而曹师傅也并不甘心从此停工。“家里还需要我。”这是谦虚,其实很多老顾客们早已习惯他的手艺,加上价格比起很多大理发馆便宜,顾客打电话来,他也不能不去。

QQ截图20160310195300

小店养活了一家人,方便了一群人。

收废品的小三轮在胡同里吆喝着,小店门口每天都有居民搬着彩电冰箱往外搬,离开这拥挤的棚户区。

“拆迁之后,我尽量在附近找个地方,无论是您来店里,还是我去您家,都方便。咱都别散了。”

都老了。老爷子老得有故事,理发店老得有味道。

而这座城市“老”得,却让人感觉,缺了那么点儿“味道”。

QQ截图20160310195309
穿过你的黑发,又穿过你的白发。又一年,最后一年。人常在,花却不同。

谢谢观看。老街坊们,别散了。

猫儿胡同截图20160310195316

来源:猫儿胡同

分享到

“二月二龙抬头”,虽然跟剃头有关,但绝不仅此而已

二月二龙抬头“吃龙菜沾龙气”,防疫不误民俗,多口味“龙胆”上市

二月二龙抬头,医护人员异口同声对理发志愿者提出这个请求

二月二龙抬头,北京105家理发店开业,义剪服务队解决工人“头”等大事

“二月二,龙抬头”被赋予不少内涵,各种讲究习俗体现在儿歌谚语中

中国古代也有“劳动节”?已延续数千年 当日皇帝要率百官劳作

北京什刹海酒吧变理发店 “二月二”送老人一元爱心理发卡

农历二月二除了剪头,老北京人还要吃爆米花

二月二“龙抬头”,北京老字号四联美发第一批顾客竟是他们?!

“二月二”遇上“三八节”到底该吃什么?这些优惠活动不容错过

二月二沾“龙气儿”:理发店排长队 老字号“龙胆”热销

二月二 画风筝 王致和请您吃春饼

摩奇桃汁为何又买不到了?厂家觉得不能光靠情怀

手机竟然已经诞生30年了 还记得你用的第一款手机型号吗

“袋儿淋”“北冰洋”后“摩奇”也回归了 还是小时候那个味儿!

请回答1988北京版 这些熟悉画面触动记忆神经也暴露真实年龄

《北京晚报》60年元旦头版大盘点 看京城变迁

那些年陪过我们的金拱门 北京晚报带您回味麦当劳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