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旧照

张风州“门外汉”的钧瓷传奇

2016-01-28 12:00 网络 admin

2016年1月28日讯,世界钧瓷在中国,中国钧瓷出神垕。千年神垕钧瓷古镇上,钧瓷名家藏龙卧虎,高手云集。

72_调整大小

说到神垕镇的钧瓷人物,张风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他不是出生在钧瓷世家,他的钧窑也没开在神垕镇。

开车出身的张风州,没拜过师傅,技术没有胆子却很大,点上火就烧窑,第一窑竟没有出现一件残次品,全部成功。

从一个典型的门外汉,一跃成为造型、注浆、托坯、配釉、修坯、装窑、烧窑、开窑的全把式,更离奇的是他烧制的钧瓷都是难得的精品,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在国风华韵钧窑的展示架上,琳琅满目的钧瓷展品异彩纷呈,这些钧瓷都是出自张风州之手,他说那就和他生的孩子一样,每一件都凝结着他的心血。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传统的器形,或古朴、或庄重、或华丽、或大气,流光溢彩、动人心弦。我拿起一件与众不同的笔洗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标签上标示的名字叫三环洗。张风州介绍说,笔洗是文人桌上的必备之器,古代是用来洗笔的,现在它的主要功能除了洗笔,更多的是观赏价值,甚至观赏大于实用,这上面出现的奇异的三环,是自然形成的三色水波波纹,阳光下或灯光下你会发现波纹有波动的感觉。注入清水之后,水纹与瓷的釉彩和图案相互交融又相互映衬,即使不写书法的人,也会对它异常喜爱,因为看到它的人首先会静下心来,然后再随着它的波纹缓缓地荡起美的无尽的涟漪。

73_调整大小

那天,我随张风州来到白峪村的村头,一块刻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垕钧窑遗址”的石碑出现在眼前。石碑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背面有这样说明:该窑址沿白峪河分布在下白峪、刘庄村等周围数平方公里内,遗址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属唐中晚期至元代的钧窑址遗址群。具有很高的烧制水平,2001年至2002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并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石碑立于2006年。张风州说,既然国家立碑确认了这里是唐朝神垕钧窑遗址,如果白峪村没有一个人在遗址上把古老的钧瓷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就愧对这块碑。他在村子里建起了第一座钧窑,并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风华韵。他的解释是,既然在白峪村发现了钧瓷遗址,说明这里1000多年前就刮起过中国风,每片钧瓷上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神韵,他要让“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传统窑变,通过自己的双手在遗址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张风州走访名家,苦研古方,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从一次次的试验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烧出了一窑窑令很多老钧瓷艺人都叹为观止的钧瓷精品,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瓷窑开口之前也有不少人做他的思想工作,说钧瓷不能离开神垕,这是自古就这样传下来的,四十岁的张风州说他胆子再大也不会去逆古人的经验,是这块碑给了他标新立异的勇气和启迪。
张风州虽不是出生在钧瓷世家,但在开窑口之前已做了几年的功课,钧瓷制作的理论书他能找到的都看过不止一两遍,并做了大量笔记,光收集钧釉的配方就有数百种。神垕镇的主要窑口他都造访过,因为都知道他不是做钧瓷的,谁都把他当成朋友而不是对手,这样对别人保密的工艺,到了他这里就成了行家和朋友的交流。

当然,从一个完全的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吃苦是必须的,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到现在没有经历过失败,是他没有把烧制出的作品当作是一把泥。在他的心目中,钧瓷是有生命的,是有灵魂的,是有情感的,是可以和他对话并相互凝视的。他把钧瓷的开片声说成是钧瓷的心跳声,所以每一件作品他都是用心在做,把自己的情感、热爱、歌颂和祝福都随着汗水和心血一起浇铸进泥胎里、釉方里和窑炉里了。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180余张珍贵照片,46万字原刊报道,1870年代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八臂哪吒与明朝改建北京城有关?施爱东:传说的产生不会早于1940年代

端午节是防疫节,老北京为了与疾病作斗争也是拼了

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 一日看遍旧京花

将火车车厢作为临时隔离营,自制口罩,北京曾有位战“疫”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