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从《倭寇的踪迹》到《师父》说说那些武术知识的硬伤

2016-01-01 12:00 网络 TF006

2016年1月1日讯,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里是纠结的。刚刚看了电影《师父》,我是很喜欢的,成为了徐浩峰的粉丝。徐浩峰是导演,也是作家,被称为“新派写实武侠”、“硬派武侠”的代表人物。他最先以其《逝去的武林》一书开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其后又出版了多部武侠小说,其中《道士下山》被陈凯歌拍成电影。笔者想以他2011年的电影《倭寇的踪迹》为主,附带着涉及一些《师父》的内容,谈一谈他的武侠电影中对武术表现的真实性。

10_调整大小

徐浩峰武侠片在武术指导上最大的追求,就是写实,不搞特技,坚持表现实战,然而这谈何容易。实战的技法一般是不好看的。明朝名将戚继光早就认识到: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他在其《纪效新书》中指出练兵要学习实用的武艺,不要学好看的花架子:“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又说:“钩镰、叉、钯,如转身跳打之类,皆是花法,不惟无益,且学熟误人第一。”

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电影,是实打实的真功夫,当然也仍然需要安排和设计,使其看上去更加美观。如今徐浩峰重新拾回写实派的拍法,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远见卓识。武侠片到了再一次转型的时刻了,徐浩峰准确地把握了这个方向,站在了最前沿,就像《师父》里北上的咏春拳师陈识,用自己全新的技术给陈腐老迈的天津武行以摧枯拉朽的致命打击,开宗立派,扬名立万。然而,最难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既显得硬派、写实,而又不失审美价值呢?要兼顾这两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倭寇的踪迹》来看,动作设计就有些不科学之处。如那些拿偃月刀的人,在武斗时常常单手握刀,而且就握在刀锋之下不远处,这完全是把偃月刀当腰刀来使,不符合力学规律,所以在面对倭刀的时候完全处于下风。又如梁痕录教洋女子赛兰“如响”棍法:“将棍头伸出门外,闭上眼睛,等着敌人的兵器来碰。只要听到棍头一响,不要睁眼,全力将棍尾抡上去。”但是,电影完全不是按照这种描述来拍的。赛兰坐在船舱中,隔着布帘,将棍头伸出去。在船舱这样一个密闭空间中,是不可能把棍尾抡出去的,一定会被门梁和布帘挡住。所以,在电影中,实际上就是棍头在小范围搅和了一下,就莫名其妙地把对手打翻了。更奇妙的是,还往往同时打翻两个人。“如响”是一击必杀的,但是其弊病就是没有第二下。既然没有第二下,如何能够同时打翻两个人呢?这无法让人信服。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