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教

“警察爷爷”给小豆包讲交通规则 “迷你马路”摆进活动室

2015-11-30 11:56 网络 admin

2015年11月30日讯,“红绿灯,像眼睛,它在说话我在听。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整齐的童音回荡在宽敞的活动室内。崇文第三幼儿园5个小班上百名孩子,扬起稚嫩的小脸,兴高采烈跟随面前的“警察爷爷”郝满良读着儿歌。

2_调整大小

郝满良在教孩子们认识红绿灯

3_调整大小

1980年,郝满良在给三教寺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课。

半个小时内,郝满良的目标是让这些三岁半到四岁的幼儿掌握“两个知道”——知道外出的时候紧紧拉住大人的手才安全,知道哪些事情可以找警察;以及“四个认识”——认识人民警察、认识红绿灯、认识斑马线、认识交通标识。

图画、故事、儿歌、游戏……一次课程虽短,为了令孩子们感兴趣、易理解,形式必须“花样百出”。郝满良边播放自己制作的PPT,边不断提问,这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警察!”“抓坏人!”“指挥交通”“扶老奶奶过马路”……每一个问题,孩子们都争先恐后举起小手,甚至直接跳起来抢答。

每提问数次,让孩子们尽情表达后,郝满良便会以念儿歌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进行整理。他甚至自创了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虚拟小朋友“蓝猫”,在故事中,蓝猫一会儿拉着妈妈要闯红灯, 一会儿边过马路边玩皮球。对这个不乖的同龄人,孩子们纷纷充满“正义感”地指出其身上的错误。

而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则要属“角色扮演”了,红绿灯、交通锥桶、人行横道统统摆进活动室。几个孩子套上卡通救生圈扮作小汽车,其余则扮作行人。在“警察”指挥下,“汽车”和行人有条不紊各自通过。轮流扮了几次小汽车、过了几次马路后,基本的交通规则已在潜移默化间进入孩子们的头脑之中。

 

在职44年,从“大风车”讲到“夕阳红”

 

给这么小的孩子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在外人看来颇有些无从下手。而离开幼儿园时孩子们甜甜的“谢谢警察爷爷”,则从侧面证明了他们对授课内容的接受与认同。事实上,面向各个年龄层次的人进行交通安全法制教育,正是郝满良一辈子的工作。

1971年9月,16岁的郝满良成为一名交通警察,经过几年站岗、巡逻后,他从1975年开始做交通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职44年,我讲了三千多场次,这么说吧,从‘大风车’到‘夕阳红’,我全讲到了。”

2000年,郝满良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并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开办了“老郝说法”节目。“做了三年,一周两次,实时解答听众问题。”郝满良回忆,在那个互联网尚不普及的年代,人们常常是一个电话过来,“喂,郝警官,我在王府井南口呢,交警就在我旁边”,然后噼里啪啦把事儿一说,“您给评评理,他说得对不对?”

曾经由于讲话讲得太多,郝满良的舌头还出现过问题,下方缝了四针,现在依然不能受较为强烈的味道刺激。但他并不在意,喜滋滋“盘点”着那些讲课带来的乐趣。“有一次我在西城四根柏小学讲课,接孩子的家长说,前天我刚听完您讲课,今天您又给我孩子讲了,我爸也听过您讲课。他父亲是一个单位的车管干部,我去讲过如何管好驾驶员。我就说,那好啊,你们家三代都听我讲课,等您孙子上幼儿园,还得听我讲。”

有一年,郝满良曾在海淀教委举办的培训班讲课,PPT上放了一张1980年他在三教寺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课的老照片。后来有位老师上前,指着照片右下角的小女孩说,郝警官,这个小女孩就是我,您还能认得出我吗?“三十多年过去了,她发现了当年的自己,而且她现在也是一名负责儿童安全教育的老师了,多巧啊!”

 

个别幼儿园长觉得孩子听不懂,给拦下了

 

然而,即便为交通安全法治教育耕耘了整个职业生涯,郝满良依然清醒而略带遗憾地意识到,如今公民自觉守法的大环境仍未实现,自己奋斗的目标与使命没有完成。今年2月,60周岁的他正式退休。从那天起,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老交警“变身”成了一名专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慈善义工。

“交通安全缺什么?道路、设施、车辆、法规,都不缺。缺车德、缺文明。”郝满良感慨,交通道德和自觉守法的意识培养极其重要,然而对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往往收效甚微。“你教育他半天,到路上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思来想去,郝满良认为得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虽然在职时已有相当比例的讲座针对未成年人,退休后郝满良还是专门将全部心力放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上。从退休至今近10个月内,他已为多所学校、幼儿园、各类机构讲了49场安全教育课。每次所用的卡片、服装、充气玩具等道具他都亲自携带。

郝满良面对的孩子,主要从幼儿园小班到小学六年级,对于讲座内容他很有自信——在职时郝满良曾组织过一个项目,跟教科院的专家一块儿编写小学生综合教材。里面“交通安全”部分的内容,几乎都是他写的,又在北师大学了三个月的幼儿心理。“小孩子差一岁会差很多呢,最小的讲‘两个知道,四个认识”;高一点的讲三个故事、三首儿歌,说明三个道理;再大些有判断能力了,会加一些观察和判断。”

这些故事和儿歌,都是郝满良一字一句编写出来的。为了收到更好效果,他会在网上搜集一些图片,再请朋友们帮忙配上一些插图,有时还跑到大街上拍照片。而孩子们“听进去了”的反馈,最令他开心。“有次给小学一年级讲‘被看见才安全’,提醒孩子们平时,尤其下雨天,要穿鲜艳的衣服。我提问,谁的雨衣是深颜色的?举手的小朋友回去让爸爸妈妈给换成黄色的。后来有老师告诉我,您提醒的孩子都换成黄色雨衣了,我觉得我又保护了几个孩子。”

当然,有时候郝满良主动联系也会“遇阻”,个别幼儿园园长有顾虑,觉得孩子们听不懂,还是等他们长大了再说,就给拦下了。“其实安全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他们都聪明着呢,一般都能接受。”
准备一直讲到“干不动的那天”

从“警察叔叔”讲到“警察爷爷”,在郝满良眼中,四十多年来,无论交通环境还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变化颇大。

“以往道路上车辆很少,能看到警察站在岗台上指挥。那会儿真是‘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郝满良回忆,80年代教小孩子远没有现在细致,彼时交通安全教育也尚未纳入正式课本教育。“一般就是带出去,指着实际的东西讲一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比如讲警察会‘扶老携幼’,正好来了一位老大妈,搀着她过马路,就是‘扶老’。领着孩子的手过马路,就是‘携幼’,让他们感受一下。”

而现在都是自动变灯,车辆太多、路况复杂,孩子们已经基本不会被带出去了。内容也更多侧重于教会孩子们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等细节。孩子们展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和广泛的知识面,常常令郝满良惊讶。在崇文三幼给小班幼儿做活动时,一个小男孩居然准确识别出“不准掉头”的交通标识。

除了直接教育引导儿童,郝满良还“扩展”授课范围,给照顾孙辈的爷爷奶奶们讲课,“间接”保护儿童安全。“在东城、通州我都讲过。比如讲推童车的安全,去年有位30多岁的杭州家长,为了给孩子拍照,让孩子在童车里站起来。结果车子向河边滑去掉进了河里,他下去救,大人孩子都死了。我就给老人讲,人不能离开孩子的童车,买童车时,要买有锁轮装置的车,停车时要使用。如果没有这个装置,要用小石块固定住,不让车子滑动。”

“退休之后的第一选择,实现自我的第一需要,交警生涯的自然延续。”郝满良笑着总结自己四十多年的交通安全宣讲教育,而他准备一直讲到“干不动的那天”,以追求“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魏婧

分享到

北京通州志愿家庭参与“等灯等灯”活动 新装备引导路人遵守交规

法国86岁老太无视交通规则:飞车闯红灯 时速高达160公里

想成为老司机? 上路必备一图读懂常见交通违法处罚细则

母女过街被撞飞 无视交通信号灯引发车祸险丧命

“小小科学家”儿童科普课堂开课 小学生可直接提问国家级科普专家

新东方以5282万港币从二级市场买入新东方在线股份

共建森林城市 六合庄林场开展义务植树尽责活动

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教育部回应

北京中职教师增设正高级职称,这类人群可破格申报

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改作业,部分地区:一旦越线,校长也要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