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热是影视圈的集体投机取巧? 作家下一部作品未写即被预订
2015年6月30日 去年,IP这个词还是知识版权的缩写,今年,影视圈谈论无处不在。不是影视圈突然版权保护意识爆棚,而是IP现在泛指有大量粉丝基础的网络原创文学,从《甄嬛传》、《步步惊心》、《古剑奇谭》到《何以笙箫默》,这些轰动一时的现象级改编剧让人们相信,IP在手,无往不利。
桐华,北京大学毕业,著名网络作家。2005年从中国到达美国,创作第一部小说《步步惊心》在晋江原创网连载,2006年正式出版。2011年因为《步步惊心》改编影视剧名声大噪。有文坛言情小说“四小天后”之一,被封为“燃情天后”。已出版作品有《步步惊心》《大漠谣》、《云中歌》、《被时光掩埋的秘密》、《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曾许诺》等。
这个结论还在不断被印证着,而且随着网络平台崛起,大爆发的网剧需求令IP题材的选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前很难被改编的灵异故事,不能上黄金档的刑侦、玄幻仙侠故事,有播出限额的古装宫廷故事都有出路了。发掘一个超级IP,可以串联起娱乐业最赚钱的几大门类,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甚至综艺节目,IP造星也有点石成金的效果,因此还有明星经纪。
IP的价格,从几年前十几万暴涨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下手早的影视公司和视频网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囤积IP,今年,最贵的IP已经炒到了500万。
网络文学为何今年大爆发?
“IP热”是建筑于理性上的一种疯狂。上海电视、电影双节上,影视公司掌门人们在大小论坛上批驳唯IP论,质疑IP不断飙高的价格带来的是新一轮泡沫,但他们手中或多或少都囤积了十余甚至数十IP。似是而非的大数据时代,IP最动人的先天基因是点击量,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其真实影响力。网络小说不同于传统文学写作之处在于,它诞生之初就是商品属性,读者和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互动、共同创作的关系,读者会直接给出意见,作者有根据读者意见调整、修正的条件,没有粉丝支持的小说很难持续创作完成。能将粉丝积累到巨大数量证明,作品的人物、情节必然是符合一类社会人群的心理期待,因此改编成影视剧时有明确的主干思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只是如何将文字转换成视觉画面,以及一些基于审查标准的细节调整,不动根本,失败的风险相对较小。
现在值得思索的问题是,网络文学兴起十余年,为什么到今年突然大爆发?回顾十年前,网络文学兴起之初一直被视为非主流的低端消费品,因其不具备文化价值纯为娱乐消遣而生。先是出版业蓬勃发展大量寻找素材时以畅销书的思路出版了很多网络小说,没想到掘出的竟是一座金山,畅销书做成了长销书。现在,沸腾的影视业基于同样需求,80、90后年轻人成为主流文化消费者,伴随他们青春成长的网络小说也从亚文化荣升为主流文化,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者的视频网站迅速崛起,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平台,将手机游戏、动漫、影视都点燃了,它们经过整合共同消耗一个题材……这些是天时地利人和。
起点中文网创办者,现任原创文学网站阅文集团CEO吴文辉亲历这个过程,他回顾,2013年之前,网络小说就堆在一起没有人买,2014年后开始慢慢卖出,如今已经基本卖空了。“目前我们TOP50作家的作品都有机会改编成影视剧,将来可能还会再扩展。”不仅如此,为了抢到IP,甚至催生了预购的形式,“作家还没有开始写,就要预定下来他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