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红场大阅兵驶过的坦克传奇 T-35坦克79年前首秀震惊全世界
2015年5月16日讯,本月刚刚结束的9日俄罗斯大阅兵上,除了英姿飒爽的各国仪仗队外,俄军展示的新一代“阿玛塔”主战坦克吸引了各国武器研究人员和军事爱好者的目光。在阅兵式上展示己方的新型坦克,这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陆军大国来说,已经成为一种颇具震撼力的特色传统。不过,这些备受瞩目风光无限、曝光于莫斯科红场的坦克,其实际的命运却更为传奇。
2015年5月,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的T-34。
T-35坦克 狠狠教训了狂妄的日本军
出现时间:1936年红场阅兵式
1936年红场阅兵式上首次出现的T-35坦克,让全世界大为震惊。这种受到海上巡洋舰重装甲重火力思想影响的坦克,高3.43米,重量高达45吨,装有3门坦克炮和6挺机关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坦克。
然而这样一个阅兵上的“怪兽”,在二战中却陷入“错位式的危机”。由于安装有多个炮塔,虽然T-35体型巨大但内部却极为狭窄,不利于成员活动。而且由于重量过大,当时的动力系统无法承受,导致机动性差并且机械性能不可靠。在德国对苏联进行闪电战的初期,大量的T-35由于机械故障而被德军俘获。更可悲的是,T-35坦克的超重源于多炮塔设计,而没有带来防护性的提升,其装甲厚度只有11毫米到35毫米之间,仅能防枪弹、炮弹和炸弹碎片,很快就被德军发现是“皮薄馅大”的目标。战场上损失惨重的T-35不得不退出现役。
但T-35在诺门罕战役中狠狠地教训了狂妄的日本军队。诺门罕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场上,日本的坦克部队面对强大的苏联坦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即便发动自杀式攻击也无济于事。片面强调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在同样精神强韧且钢铁强大的苏军面前,只有败下阵来。
T-34坦克 阅兵结束直接开赴战场
出现时间:1941年红场阅兵式
1941年莫斯科红场阅兵虽然没有其他年份那么隆重,但是德军兵临城下的军事压力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英雄气概。首次开上红场的T-34/76坦克,在阅兵结束时全部投入战斗,和德军拼命厮杀。
早在德军进攻苏联之前,苏军就已经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该坦克由前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工厂研制,是著名坦克设计师科什金的杰作。1939年T-34坦克在向苏联最高首脑展出样车时引发轰动。1940年在长途行驶试验中,设计师科什金不幸患肺炎病逝。
T-34坦克创造性的倾斜装甲设计、强大的火力和高速度,震惊了入侵的德军。德军赫然发现己方所有现役坦克,没有一种的性能赶得上T-34,这就是当时著名的“T-34”危机。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苏军对战略形势的误判以及基层官兵训练不足,导致这种先进武器在德军进攻初期损失惨重。在1941年,苏军损失了大约20500辆各型坦克,其中有2300辆T-34坦克。此外,T-34坦克在生产初期质量问题严重,尤其是传动系统,以至于当时T-34坦克在作战时要携带一套多余的传动系统以备更换。
德军迅速根据T-34仿制了“黑豹”等坦克,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T-34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遏制了德军的攻击。直到1944年火力更为强大、性能更突出的T-34/85坦克面世,苏军无论是坦克质量还是驾驭武器的熟练程度才彻底占据优势,直至攻克柏林。
而且在苏联出兵东北的作战中,享誉东线战场的T-34坦克也参与其中。远东部队各坦克旅的第1坦克营全都换装新式T-34坦克,战役突击力量得到显著增强。中国电影《紫日》中就有反映苏军的T-34/85和日本关东军的九七式中型坦克对战的画面。九七式中型坦克装载57毫米口径主炮,最厚处装甲不过30毫米,完全不是T-34/85的对手。在1945年8月的远东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的第1、第9坦克旅,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仓促应战,不战自溃。储备在四平、公主岭等地的大量97式中型坦克成了苏军的战利品。
“斯大林3”坦克 给西方国家巨大震撼
出现时间:1945年柏林胜利阅兵、1949年红场劳动节阅兵
从1945年在德国柏林的胜利阅兵到1949年莫斯科红场劳动节阅兵,“斯大林3”坦克的每次出现,都会给西方国家带来巨大震撼。“斯大林3”坦克122毫米的重炮、“鹰鼻”式楔形前装甲和230毫米厚的扁圆形铸造炮塔,都让西方将领大惊失色。这些经过了“二战”血战的将领都明白,自己装备和正在研制的坦克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斯大林3”坦克的出现,直接引发了后来的坦克竞赛。
然而遗憾的是,“斯大林3”坦克没有赶上“二战”的尾巴,从而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有趣的是,西方对“斯大林3”坦克的恐惧,却催生出一段离奇“战例”:1945年4月苏军解放维也纳的战斗中,德军在弗洛伊德大桥上仅凭1辆“黑豹”就击毁了3辆“斯大林3”。这一战斗甚至被美国装甲兵刊物《装甲》奉为经典。然而后来有人考证,“斯大林3”坦克根本没有可能参加解放维也纳的战斗。
不过,“斯大林3”坦克防弹外形导致内部空间非常狭窄,操作相当吃力,不利于连续作战。尽管在战后“斯大林3”坦克得到技术改进,但这种脱胎于二战末期的重型坦克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1964年赫鲁晓夫全面核战争理论的压力下退出了历史舞台。
T-54/55坦克 全世界产量最多
出现时间:1964年红场阅兵
1964年,苏联在红场阅兵中曝光了T-55坦克。T-55坦克和其前身T-54坦克,不但构成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军坦克的主力,而且还大量出口。据不完全统计,T-54/55坦克的总生产量达7万余辆,现在仍有2.4万辆在62个国家服役,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多的坦克。
T-54/55 这两种坦克达到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力的最佳平衡,技术状态稳定,随时都可以由上至坦克工厂下至拖拉机工厂和重型机械厂大量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的多次局部战争中,我们都可以看到T-54/55系列坦克的身影。
T-72 招牌坦克竟是违规产物
出现时间:1977年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红场阅兵
1977年11月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T-72坦克让西方世界再次蒙上了“斯大林”式的阴影。T-72坦克有着125毫米火炮、自动装弹机等三代坦克的组要特征,而且制造简单且可靠耐用,堪称苏联继T-34坦克后的又一名作,不但在苏联大量服役,还畅销到世界各地,几乎成了苏联坦克的招牌。
严格上来说,T-72是违规操作的产物,本来是不可能诞生的。自从T-64坦克投产后,性能极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官方希望下塔吉尔集团也加入到T-64坦克的改进中去。下塔吉尔集团顺利的申请到经费后,却决定自行研制一种性能至少与T-64性能相当的新坦克。
美国媒体报道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的T-72M1坦克无法击穿M1A1HA坦克的贫铀装甲,外加夜视能力差,被打的一败涂地。其实T-72的真实水平并不是如此不堪,实事求是来说,T-72简单、可靠、耐用的优点,十分适合第三世界国家。高大上的西方坦克,除了一些土豪国家,使用起来极为麻烦。美国通过媒体大量曝光T-72的缺点,实际上有打压俄罗斯军火出口的目的。
T-80 成为苏联的绝响
出现时间: 1990年十月革命节阅兵
1990年的苏联十月革命节阅兵式上,T-80UD坦克的首次亮相,也没能熄灭民众对庞然帝国未来命运的不安揣测。很多人没有想到,这次红场阅兵竟然成为苏联的绝响。
当时乌克兰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其在1987年生产的T-80UD坦克,是T-80U的“柴油版”。T-80U是当时苏联最强的坦克,但成本也相当高昂。根据评估,T-80U的作战性能比T-72B高10%,但成本却多了将近2倍:一辆T-72B只需28万卢布,但T-80U却需要82.4万卢布。T-80坦克的投产开创了苏联同时投产三种性能类似坦克的先河。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而且T-80还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动力主战坦克。
T-80在车臣战争中却表现不佳。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有250辆T-80坦克被摧毁。尽管T-80坦克的正面装甲是苏联所有坦克中最厚的,炮塔最厚处达500毫米。但T-80坦克的装甲防护并不全面,其侧、后部装甲防护性弱。很多T-80坦克在战场上遭到一般性的攻击就突然爆炸。俄罗斯军队操纵自己最强大坦克,却取得这样的战果,真是“不堪回首”。俄军高层断然下令禁止T-80坦克参战,再也不开发燃气轮机动力的主战坦克。
吃一堑长一智。俄罗斯作为坦克大国并没有因T-80危机退缩,而是开始重视坦克防护性的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阿玛塔”坦克就是这一新思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