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寿命60年增长39.5岁 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面临风险
2015年2月10日讯,今天上午,2014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报告建议,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应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以防止因各级财政支出压力过大导致的“医疗费用社会经济危机”在中国上演。报告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到2030年,民营医疗机构承担服务工作量将达到40%,公立医院下降到60%。
资料图(图片来源:TAKEFOTO)
报告指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延长了39.5岁,这在全世界都是比较罕见的;婴儿死亡率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3年的9.5‰,已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下降到2013年的23.2/10万,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与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与此同时,我国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健康水平仍存在明显差异,如东部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均超过78岁;西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还不足70岁。
报告指出,近三年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20%,为同期GDP增长速度的1.62倍,如果不能控制当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必会给政府财政、实体经济背上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考虑到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职工工资增长也将减速,因此按工资比例收取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增幅也将下降。而基金支出由于继续上涨的医疗费用、进一步释放的医疗服务需求、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因素的影响保持增长态势。因此,医疗保险基金正面临巨大风险。从2000年至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年平均增幅为33.20%,而支出的年平均增幅为34.39%。报告指出,以此趋势推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的严重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