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旧照

梅兰芳《贵妃醉酒》演出史 晚年几乎每演必醉

2015-01-31 12:15 网络 admin

2015年1月31日   梅兰芳从“京剧思想”和“京剧技术”两方面入手,对《贵妃醉酒》作出加工改造,提高了京剧的社会层次和艺术水准;堪称是梅氏实践艺术创新的重要成果。

照片 010

1924年,中日戏曲界人士合影。梅兰芳(左三)、齐如山(左二)、辻听花(左五)、波多野乾一(右一,著有《京剧二百年历史》)。

在实现《贵妃醉酒》的上海公演之后,他的“改良”并未停止,而是继续用了漫长到几十年的时间,一点点地反复推敲修改,日臻完善,使之最终成为一部梅兰芳艺术的楷书法帖。

我们依据谢思进、孙利华编著的《梅兰芳艺术年谱》,尝试着把梅兰芳从1914年12月至1960年8月的《贵妃醉酒》演出史提炼出来,并将其粗略分成四个阶段来观察。

第一阶段:1914年-1924年

这是梅兰芳《贵妃醉酒》的初演阶段。经梅兰芳加工改造后的《贵妃醉酒》令人耳目一新,在京剧界引起“杨贵妃热”与“醉酒热”。尚小云、小杨月楼、荀慧生(白牡丹)、筱翠花、程砚秋、徐碧云、朱琴心等,众多京剧名角纷纷演出《贵妃醉酒》,成“众人皆醉”之势。

第二阶段:1925年-1937年

这是梅兰芳集中重新塑造杨贵妃人物形象的阶段。

通过前一阶段的成功,梅兰芳对杨贵妃这个人物产生浓厚兴趣,一鼓作气排演了大型连台本戏《太真外传》。在《长生殿》里,唐明皇是第一主角,而《太真外传》则是以杨贵妃为第一主角。这出大戏为梅兰芳赢得了大量赞誉。通过排演《太真外传》,梅兰芳对于杨贵妃这个人物加深了了解并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使之成为梅氏的一个“品牌”。

第三阶段:1946年-1950年

这是梅兰芳《贵妃醉酒》的定型阶段。

梅兰芳经历“蓄须明志”,于抗战胜利后复出,开始在一些重要演出中以《贵妃醉酒》为主要剧目。这时的《贵妃醉酒》,梅兰芳又进行了一轮反复修改打磨,融汇了《太真外传》的经验与梅氏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呈现出一种腴润完熟之美。

第四阶段:1951年-1960年

梅兰芳步入晚年,格外钟爱《贵妃醉酒》,几乎达到每演必“醉”的程度。

梅兰芳还在这一时期携《贵妃醉酒》访问日本,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贵妃醉酒》成为国际公认的一流戏剧艺术作品。

这一时期,梅兰芳向其子梅葆玖传授了《醉酒》一剧,同时在自己的回忆录、电影、密纹唱片、剧本集等重要艺术记录中均将《醉酒》收录在内,全面完成了梅氏代表剧目《贵妃醉酒》的传承工作。

从以上这四个阶段来看,路三宝的《贵妃醉酒》好像播下一粒种子,梅兰芳将其培育发芽,发展成为《太真外传》,一时繁花似锦;花开果成,结出梅氏《贵妃醉酒》的硕果。最后再将其回归为一粒种子,于平静中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靳飞

分享到

读《靳飞戏剧随笔》 从不同视角重识梅兰芳和齐如山

梅兰芳纪念馆:每一件古物背后都有一段浩阔的历史

梅兰芳纪念馆匾额上几个字颇有来历,小小的四合院还藏不少讲究

梅兰芳和李万春谁最讲礼貌?听汪曾祺讲京剧大家趣闻往事

“胡琴圣手”徐兰沅写给梅兰芳的一封信(附全文)

那次拜梅兰芳为师,梅兰芳竟认错自己?梅先生还说了这些......

鸽群是北京的一抹亮色!梅兰芳成表演大师,背后也有鸽子的功劳

北京湖广会馆建有戏楼,梅兰芳谭鑫培等大腕儿曾在此登台

探寻北京市戏曲学校前身:梅兰芳任董事,学员曾被毛主席接见

梅葆玖深得梅兰芳艺术真谛,把京剧传播到海外,国内外享有盛誉

梅兰芳为何想要他五姨的照片?只相差两岁的二人,关系到底如何

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长期与梅兰芳同台,为何日子却相差甚远?

180余张珍贵照片,46万字原刊报道,1870年代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八臂哪吒与明朝改建北京城有关?施爱东:传说的产生不会早于1940年代

端午节是防疫节,老北京为了与疾病作斗争也是拼了

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 一日看遍旧京花

将火车车厢作为临时隔离营,自制口罩,北京曾有位战“疫”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