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今日主打

首列智慧地铁列车将驶上11号线,乘客等待时间减40%

2021-10-11 14:27 北京日报 TF017

“未来列车”正在驶来!在昨天举行的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首届城市轨道交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国际论坛上,交控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郜春海透露,北京地铁11号线将率先尝试应用自主虚拟编组等技术,在全国首次开跑“智慧列车”。


北京地铁11号线列车模型亮相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车厢可增可减虚拟编队

早高峰搭乘地铁的市民会发现,即便是在最繁忙的时间点,地铁列车的发车间隔最小在90秒左右。地铁运行网络上,两列车的间距也保持在200米到400米。但交控科技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所展示的“未来列车”,发车间隔可以缩减到65秒,两车间距可降至40米。

这依靠的是最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技术——自主虚拟编组技术,此前在世界上还没有落地应用过。研发这项技术的交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包峰说,北京地铁11号线已经被定为国家示范工程,将率先尝试应用自主虚拟编组等技术。这也将是全国地铁首次跑起“智慧列车”。

由于11号线西段站间距较短,最小发车间隔可能达不到65秒的理论值,但也会远低于当前传统技术90秒的极限。

自主虚拟编组技术与如今的地铁列车编组完全不同。乘客多的时候可以添加车厢,但前后并不相连,而是采用通信方式将两组列车连接、追跑起来。高峰的时候就可以编队运行,提升运力;平峰的时候还能解编,降低运营成本。

全球首个最高安全等级认证

总的来看,自主虚拟编组可以让运营能耗降低29%,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减少40%,总成本降低25%以上。“虚拟编组是基于车车通信系统,而不是传统的‘车-地-车’通信,大幅提升了效率。”包峰说。

与此同时,全球首个获得SIL4最高安全等级认证的自助感知系统也为虚拟编组列车配上了“慧眼”。列车依靠长短焦相机、深景激光雷达、广域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一“眼”就能“看”到前方300米内的障碍物。记者在国家工程实验室所展示的车辆中看到,当车辆前方8米的轨道上突然出现了一根棍子,车头平板电脑屏幕迅速提示预警。

同样应用在11号线列车上的,还有支持搭载多个子系统应用程序的“一体化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系统可以准确计算出车厢内乘客数量、密度;疫情之下,如果有乘客没有戴口罩,也能识别发现;相比传统列车突发情况时按钮呼叫司机,这列车则能检测到乘客呼救求援的动作……

智能化成未来地铁发展方向

根据计划,地铁11号线西段(即冬奥支线)将在年底开通,但自主虚拟编组技术明年开始才会在地铁11号线陆续落地。11号线开通初期还将沿用全自动运行系统,但会预留相应的技术条件,便于后期升级到最新技术。

论坛上,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业内人士也介绍了未来智慧轨道交通的亮点和技术攻关路线。北京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透露,由北交大牵头的智慧轨道交通前沿创新中心将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创新中心将集中力量研究智慧轨道交通自学习自主运行、自适应易行服务、自诊断健康管理、自循环节能降噪。

“此前的技术让轨道交通逐渐实现了‘自动化’,而未来的方向是‘智能化’。”郜春海透露,未来的地铁,依靠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车站、列车、运行、维护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乘客也将更方便、更舒适。

相关新闻

全球轨道交通创新项目会师北京

昨天,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2021中关村轨道交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圆满收官,大赛历时6个月,来自国外7个地区、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余个技术团队和企业云集中关村,最终12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

大赛以“创新引领 智享未来”为主题,聚焦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车辆制造,到系统集成、新材料与节能等全生命周期关键核心技术。大赛将为优秀项目提供价值超千万元的科技服务包、金融服务包、产业服务包等,挖掘出的优秀项目如北京交通大学国重官科教授团队、成都诺比侃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青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团队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落地丰台,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预期到2022年,中关村丰台园将成为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

(原标题:首列智慧地铁列车将驶上11号线,乘客等待时间减40%)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曹政 程功 孙奇茹

流程编辑:u010

分享到

如何1分钱乘地铁?北京数字人民币系列试点活动攻略来了

新发地开直播了!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个遍

到2025年北京将新增中小学学位16万个左右,划重点——

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11月起实施,解读来了

冷!明日气温或再创下半年新低,北京这里可以赏红叶了!

北京运河文化节开幕,近50项文化活动邀您“游”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