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蓄势而发,云厂商“硬实力”全球竞速
2021年无疑是中国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据信通院披露数据显示,从2017年开始,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每年就保持在30%以上,2020年更是一度超过了50%,总规模突破2000亿大关。“两年翻一番”成了云市场近年来的热词。
在全球智能化大背景下,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从顶层推动数字技术的革新;同时疫情加速的场景化变革,又从底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适应性要求,“上下夹击”之下,催生了今日繁荣的云市场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随着5G技术的快速普及的大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仅第二季度,我国云基础设施市场支出达420多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4%,而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该季度同比增长仅为36%。
数据中心成竞争焦点
上半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曾指出, 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增速超过了40%,过去一直是30%,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掀起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数据中心的建设经历过两拨热潮:第一波是2010年,由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需求的引领,三大运营商主导,承建的参与者主要是华为、浪潮等企业;第二波即在2020年,受新基建政策的影响、企业业务需求增长等驱动,云计算厂商和新生代互联网公司加入了数据中心建设的大潮当中。
实际上,除了常规的云服务技术架构、应用和解决方案创新外,云市场焦灼的竞争正在悄无声息的转向“硬能力”的碰撞,许多云服务商希望能够做到“首尾兼顾”。传统模式下云服务商多数是通过合建、租赁的方式解决数据中心问题,大多依靠伙伴来实现。有专家指出,现在互联网云服务商下海自建数据中心,从一个用户变成玩家,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能会导致云业务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但断臂求生不是没有理由的。众所周知,云是基于虚拟化和分布式技术才能够实现资源管理和高效服务的,而这一切的落脚点,是物理世界的机房资源。
硬能力交出去的风险有两个:一是有极大可能失去业务主导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当下,能否提供充足、稳定、高效的服务资源是云服务的一大考点。部分云服务商由于不能获取最新最好的硬件配置,或者无法从底层提升优化资源的能力,导致其他厂商可能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算力服务获得市场的青睐,大项目接不住、不敢接,从而失去业务主导权,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二是失去未来的业务先机。云市场的发展始终都是跟着数据中心的脚步,锄头落到哪,种子才能生到哪。近日,亚马逊就刚刚宣布计划从2024年开始在新西兰投资53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区域,用以支持南半球重点的云业务发展。
业内有专家指出,数据中心实质就是云服务的“心脏”,只有一颗强壮健康的心,才能为整个服务体系泵能,提供保障,这也就不难理解互联网云服务商的“借心活命”的痛苦。该专家还指出:“心脏不好,什么花活儿都玩不了。”
厚积薄发,华为云的“全球一张网”
数据中心的战略意义如此多娇,我国实际情况如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中心产业链全景可以看到,整个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上游市场中存储设备代表企业有华为、浪潮、新华三等,服务器企业有浪潮、华为、新华三、IBM等;软件设备有用友、清华同方等;数据中心运营企业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云、腾讯云、世纪互联、万国数据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0年第一波数据中心潮就入局的华为,发展到今天除了软件领域几乎吃通了全产业链,尤其是近日在业内知名的乌兰察布草原云谷上,华为又发布了当地最大的数据中心建成投产宣告,这不得不说是跑的又早,跑的还快。
联通全球业务数据,打通服务壁垒,保证数据安全、低时延等,是当下许多大型企业的切肤之痛。同时许多企业出海过程中顾虑的数据安全、国内外业务协同、管理等问题,也都需要借力云服务商来解决。华为云的全球一张网的业务布局,自建的数据中心,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球化的中立可靠的等距体验,加速智能化。
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华为云近日刚刚开服了乌兰察布数据中心,提升北方区域的辐射能力,同时“万核渲一图”的全球最大渲染基地的定位,也让乌兰察布的行业价值凸显。相信不久的将来,“草原云谷”将产出更多的高级特效,助力谱写中国渲染行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