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秩序的重建 |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改扩建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核心区域,项目定位为深圳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在原有650张床位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最终总体建筑规模接近600000㎡,床位数量达2500张。项目是在高密度城市区域内医院改扩建的典型案例,面临用地狭小、交通拥堵、体量较大、拆改建设同步实施等一系列难题。
▲ 鸟瞰效果图
▲ 建设中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实景
▲ 竣工于2019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国诊楼实景
其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有三项:
第一,建设规模超大。医院每日的人流量在40000~50000人次,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机构,更像是一个微缩的城市,因此我们将项目定义为超大规模医院。对于超大规模医院,交通组织、人流组织、物流组织、运营能耗、医疗资源布局、服务配套等方面均是极大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对医院而言就是灾难。
第二,用地紧张。项目用地面积仅有86800㎡,由于原有用地不足,需要征迁邻近用地。交通、日照、环评、消防等限制条件也极为苛刻。如何在狭小的地块中解决交通问题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第三,时序复杂。项目扩建期间不能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改造、拆除、新建、腾挪等诸多矛盾互相嵌套,牵一发而动全身,比新建医院复杂许多倍。设计过程就像是排雷,需要严谨的理性推导。
在多重矛盾性与复杂性下开展设计,传统医院的设计思路基本失效。超大规模医院的交通组织、人流组织、物流管理、运营能耗等均需逐一开展系统的科学规划与论证,设计从这些问题切入,对高密度、超大规模医院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总体而言,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的设计方案有六个特色。
一
开放复合的城市客厅
方案在医院主入口区域,集中整合城市客厅、入口大厅、地铁接驳、地铁商业街、出租车落客接驳、下沉庭院等一系列空间和设施,形成一个立体的、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 城市客厅效果图
二
人性化交通接驳系统
方案采用创新型的立体交通系统,在地下一层设计两套地下交通接驳体系,形成了立体的“落客—停车”体系,分别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服务。所有前往医院的社会车辆全部引入地下接驳、停车。公众可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抵达地下交通接驳区,并通过扶梯、电梯抵达任意诊疗单元。
三
多元的地铁配套服务
医院紧邻两条地铁线。经测算,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通过地铁交通到达医院的人将占总人流量的30%以上。我们在地下一层设置了一条步行商业街,与地下交通接驳系统、地铁无缝对接,患者通过商业街可到达医院任意建筑单体。地下商业街两侧设置了餐厅、咖啡厅、24小时便利店、超市、药店等多元服务功能,为医院提供优质服务。
四
双街模式的功能组织
针对超大的医院规模,我们设计了门诊街和住院街两套体系,分别服务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有效区分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的医技检查流线,既能缩短流线距离,减少交叉感染,又有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
五
8小时/24小时分时运营系统
方案创造了由门诊组成的8小时运营系统和由急诊急救、国际诊疗中心和住院区组成的24小时运营系统,各系统不仅集中且能高效独立运营,又共享中央医技系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建筑能耗。
六
仓储式物流系统
通过系统的物流专项论证,医院采用混合式物流系统。我们将消毒供应中心、静脉配置中心、住院药房等大宗物流单元形成水平物流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专用水平交通层,医疗物品可以通过水平物流通道快速发至各楼宇的垂直物流井,快速配送至各科室。同时,物流中心与地下各类一级库形成垂直物流交通。这种水平物流层与垂直物流交通的组合模式可以成为全院医疗物资运行的重要保障。
技术图纸
▲ 总平面图
文章来源:MENG本原设计研究院(深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