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发布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 医联学科建设成绩突出
随着疫情带来的就医思维方式转变,以及医院战略转型的推进,我国互联网医院迅猛发展,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超1600家。近日,动脉网蛋壳研究院联合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共同发布了《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市场、运营、研究等多维度分析和解读中国互联网医院出现的全新变化及趋势。
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核心在医疗服务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线上医疗资源正在持续增加,政策和市场的利好也在加速互联网医院的开拓。互联网医院发展到当前阶段,除了“做了什么”之外,也应同时关注“做得如何”。
互联网医院诞生之初是通过线上服务促进医疗资源流动,提升医患连接效率,这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报告》调研显示,在线上服务场景中,在线咨询、复诊开方已成为90%以上的互联网医院标配;此外,也有报告解读、远程会诊等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当前,互联网医院服务正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线上线下融合程度加深,仅连接医患关系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整个行业在往更能为患者带来有实质性结果的方向上走。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的服务中,占比最高的是药品配送,大部分医院型互联网医院和企业型互联网医院都能提供。而在检查检验预约、护理上门、住院预约等方面,受限于自身资源,企业型互联网医院在这些环节的连接尚不多。
但也有部分企业型互联网医院在进行更多线下服务融合的尝试。例如,2021年,医联互联网医院与金域医学合作上线了云检测服务;与全景医学合作,将影像中心接入医联服务体系。这意味着,患者通过医联平台复诊后,如需检测、影像服务,就可以直接通过医联互联网医院预约,之后到金域医学或者全景设立的线下机构,进行检测或检查;线下机构完成检测检查后,结果可回传至医联平台,医生可根据报告为患者提出后续的治疗意见。对于医患两端来说,节省时间、精力和金钱,提高了就医效率。
疾病诊疗过程是多个环节组成的,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结合,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各个环节都做好衔接,打造流程的闭环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创造真正的价值。“真正的慢病管理在我的标准里是对结果负责,这是我对每一个疾病的要求。”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互联网医院学术成果涌现 医联学科建设成绩突出
《报告》提及,学术研究是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兴的细分领域更需要通过科研交流实践经验。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度加快、问诊数据的积累,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支撑。
除了医疗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有互联网医院企业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医院的研究工作中,并初步涌现出一批学术成果。上文提及的医联就是典型的企业代表之一。据悉,医联在18年初,就以肝病为切入点,将业务聚焦于互联网慢病管理,并开设了首个互联网医院科室:感染科,同步启动自主研发的丙肝患者管理体系。此后,医联更是将疾病管理体系拓展到更多的病种,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慢性肾病、感染、精神心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逐个病种探索安全有效的院外管理方案,努力为患者的医疗结果负责。
图 医联实施的疾病院外管理路径
图源:《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蛋壳研究院制图
近两年,在自身实践实践规范化疾病院外管理路径的同时,医联与学协会、各领域临床大咖的合作不断加深,真正发挥产、学、研的相互促进作用,共同助推行业发展。
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博士,他对医学研究的认知非常清晰:“我认为,如果真的要发展互联网医疗,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学科建设做起来,这个事情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在新载体上的学科建设更为复杂,需要用到最顶级的头脑、最顶级的医学认知,不能着急,更不敢着急。”
确实如王仕锐所说,回顾医联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每一步都力邀各领域最顶级的头脑为专业把关。于今年6月成立的医联学术委员会,就汇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程书钧,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
医联在今年陆续推出的几项专家共识、指导意见背后,也不乏大专家的背书。比如国内首个《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参与方就包括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等权威协会和专家;紧接着,《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也正式发布,这份指导意见的参与方涵盖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协作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等权威机构;在学术委员会上,医联宣布将携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信息交流与数字化防控工作委员会制定《艾滋病互联网诊疗管理专家共识》。据了解,该共识已进行多次审稿,这份报告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艾滋病的互联网诊疗和患者管理,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艾滋病防控都具有意义。
新医改、健康中国战略等大政方针决定了医疗服务体系的长远方向,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导向理应与此保持一致,行业发展逻辑将由产品销售、GMV 数据增长等维度,逐渐转变为真正解决患者疾病、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从这个趋势判断,以医联为代表的这类“为患者结果负责、潜心做学科建设、能够提供医疗核心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将有望迎来爆发期。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