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 规模冲高 “三道红线”仍处黄档
8月25日,绿城中国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实现合同销售约1717亿元,同比增长约88%;营业收入约361.35亿元,同比增长约51.2%;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24.9%。
自2019年提出“战略2025”以来,绿城近三年连续实现增长态势。2018年,绿城全年销售额1564亿元,2019年销售额达到2018亿元,较上年增长29%,2020年销售额2892亿元,较上年增长43%。今年年初,绿城将全年销售目标定为3100亿元,上半年已完成55%。今年,绿城预计将会以较大幅度超过3100亿元销售目标。
在行业纷纷寻找安全着陆边界的情况下,绿城冲击规模的意图明显。
规模的野心也在土地市场上体现了出来。克而瑞地产研究的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城中国在31个城市新增6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86万平方米,预计新增货值2140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全年新增货值目标的71.3%。其中,绿城所占权益货值约1450亿元,对应承担的成本约740亿元。按金额计,权益拿地销售比1.04,全口径拿地销售比0.79,远高于TOP30房企同期均值0.34,投资力度远超40%的政策红线。期内,权益比提升显著,拿地金额权益比升至68%。
的确,上半年绿城广泛参与到集中供地的竞拍中,参拍142宗地,最终于宁波、北京、天津、扬州、西安和长沙等9城中获取23宗地块,占企业总新增土地的34%。一二线新增货值占比78%,受热点城市地价高的影响,绿城平均拿地成本同比上涨34%至9126元/平方米。
此外,非公开市场也作为绿城投拓的重要补充,期内收购21个项目,预计货值682亿元,占比32%,落地宁波和衢州2个TOD项目,并成功签约深圳光明旧改项目。
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债务压力。截至今年6月30日,绿城中国仍踩中“三道红线”中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73.5%,高于70%的阈值,净负债率虽在正常范围内,但也增高了11.4%。
对此,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耿忠强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发展速度和净负债率间寻找一个最优平衡,这是我们把控的原则。总的来说,三个指标还是比较可控的,监管要求是2023年进入绿档,我们争取提前进入绿档。”
不过,虽然绿城中国上半年拿到1717亿元的销售额,但据中指研究院的房企上半年业绩榜单披露,绿城的权益销售业绩仅有712亿元,企业销售权益比重41%,已经连续两年走低,相较2020年下降14.6%。
在行业毛利率下降的大背景下,2021年上半年,绿城中国实现毛利率为22%,较2020年同期的25.9%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物业销售毛利率21.5%,较2020年同期的25.6%下降4.1个百分点。业绩报称,主要是因为受限价影响品牌溢价未能充分体现,毛利率出现下滑,增收不增利。
代建业务方面,新拓代建合约建面同比增长22.7%至1200万平方米,平均收费回落至268元/平方米,主要缘于新拓合约面积中政府代建同比增长5倍以上,占比升至50.8%。此外,绿城中国开展了合作代建以撬动规模增长,这也稀释了代建业务的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