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在现场,这仨人整挺好……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0日8时38分,航天员聂海胜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出舱
截至10时12分,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安装等作业。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汤洪波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航天员汤洪波舱内协同配合出舱操作
航天员聂海胜站在机械臂上与地球“合影”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全部出舱活动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计划9月中旬返回东风着陆场。返回前,神舟飞船还将进行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
绝美!太空视角看地球自转
“翩翩舞翩翩,年年复年年
千古飞天梦,何日上九天”
“飞天”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万户飞天的尝试
中华民族用千年岁月来描绘宇宙的壮丽
并用接续不断的梦想丰满这飞天的羽翼
星空神秘浩瀚
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
从“天问探火”到“天宫遨游”
一幕幕震撼的场景
一张张熟悉的面庞
无数的浪漫与美好
都离不开幕后的“英雄”
有一种火箭叫“长征”
1966年5月,钱学森等人共同商定
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将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号”
“长征”
既寓意着奔向太空
探索宇宙的漫漫征途
也象征着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
发扬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争取早日研制出中国火箭
其实我国火箭的研制历程和长征差不多
红军长征是行军走路
用了两年多
长征一号的研制也是一次长征
足足“走”了12年
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一脉相承
长征最后取得的胜利
也寓意中国的火箭事业
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
克服任何艰难险阻
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截至目前
我国共研制了十余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300多次
“长征”成为中国运载火箭的标志名称
中国航天人也踏上了
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
有一种船舶叫“远望”
如果留意航天发射新闻
“远望X号”的名字
几乎都会出现在航天发射任务中
这个神秘的名字到底怎么来的?
我国远望号船队
得名于叶剑英所创
毛泽东手书的七律诗《远望》
1977年8月
我国第一艘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1号顺利建成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
世界上第4个
能够自主建造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结束了我国在陆地以外
不能进行航天测量的历史
实现了我国航天测量网
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
40多年来
被誉为“海上科学城”的远望号测量船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相继建成了“远望七子”
个个都是“千里眼”“顺风耳”
有一种服务叫“北斗”
2020年7月31日
习近平总书记宣布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在茫茫大海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
“我在哪里?”的问题
被卫星导航技术完美解答
无论你身处全球任何角落
距离地球2万余公里的北斗卫星
都能帮你精准定位导航
北斗还立足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不仅攻克了“我在哪里?”的问题
还创造性地解决了
“你在哪里?我们在哪里?”的问题
“北斗达,则兼济天下”
北斗是中国航天人拼搏进取的伟大创举
是中国献给世界人民的珍贵礼物
在过去的一年中
北斗三号系统运行稳定
已经在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
得到应用
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
陈芳允院士
早在上世纪70年代
从事“两弹一星”的先驱们
就启动过“灯塔一号”工程进行探索
终因经济和技术方面难以支撑被迫下马
上世纪80年代
陈芳允院士提出“双星定位”
为日后北斗计划奠基了理论基础
1994年
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式立项
并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
寓意光明和方位的星座命名——“北斗”
2000年10月31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有一种事业叫“牧星”
两千多年前的沅湘之地
被流放庙堂之外的屈原
彷徨山泽,忧心愁悴,仰天叹息
他将满腹忧思化作置问于天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千古名篇——《天问》就此诞生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我看到了最浪漫的诗
我把诗写在竹简上
他们把诗写在宇宙中”
千年之后的我们
正阔步走在问天之路上
这一切的背后
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
上下求索、向天而生
崭新的共和国如日初升
海内外科研志士响应祖国召唤
突破封锁、满怀赤诚
从此与安逸优渥作别
扎根航天事业第一线
远离繁华与喧嚣,风餐露宿
同日月星辰为伴,大漠“牧星”
昔日,没有一张图纸
航天人用手搓成第一根复合推进剂药条
没有一座试车台
就把测试房建在山神庙的废墟上
他们如亘古荒原上的胡杨
战风沙、斗寒暑
忠实履行着飞天的铿锵誓言
当梦想在苦难中开花
《东方红》的曲调响彻寰宇
从此国人扬眉吐气
奏响了华夏儿女探索宇宙的强音
仰望星空的漫长岁月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从未停歇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
从交会对接到建立空间站
飞上太空不是一个人的梦想
而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薪火相传
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永恒追求
屈原自沉汨罗
带着无尽的绝望和遗憾
《天问》纵然是旷世名篇
那也是楚国衰败的挽歌
如今
我们再度提起《天问》
却充满着豪迈和激情
因为我们所在的是强大的中国
生在一个可以仰望星空的时代
生在一个可以以星辰大海为抱负的时代
我们何其有幸!
(原标题:出舱修个“空调”?祝融:在现场,这仨人整挺好……一起感受宇宙级的浪漫!)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我们的太空、@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 :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