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认知健康 阿尔茨海默病科普讲座开讲
近日,为提升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关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由北京晚报《健康周刊》主办、绿谷制药支持的“关爱认知,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公益行动正式启动。
“健康养生大讲堂·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科普讲座率先开讲,吸引了线下近百名观众踊跃报名,其中不乏从外地赶来的热心读者,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同时,讲座在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平台播出,备受关注、引发讨论,成功推动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普及。
点击观看:“健康养生大讲堂·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科普讲座直播回放
直播精彩内容如下,可选择您感兴趣的部分观看。
徐俊主任主题演讲:
05分02秒 常见痴呆类型,十大征兆要警惕
15分14秒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达10年—20年,不及早发现干预可能危及生命
21分25秒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目标:尽可能延缓疾病进程
29分08秒 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应坚持长期治疗、科学客观评估
谢召臣护师主题演讲:
33分01秒 借助疗效可视化工具,成为阿尔茨海默病长期照护“大管家”
患者家属经验分享:
56分28秒 三个月改善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家属分享长期治疗收获
提问环节:
58分46秒 脑心同智,7个可干预因素保持血管健康
如何鉴别“近记忆减退”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
哪里可进行早期认知功能检查?
现场解答互动:
1小时06分40秒 认知康复管理手册简介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老糊涂”不可轻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疾病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是世界第五大致死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2015年全世界罹患痴呆的人数约为4747万。
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病学专家贾建平团队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公共卫生》(Lancet Public Health)上在线发表论著,对中国60岁及以上成年人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疾病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成年人痴呆患病率为6.0%,其中阿尔茨海默病为3.9%,血管性痴呆为1.6%,其他痴呆为0.5%。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该病已成为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轻度认知障碍(MCI) 则是指正常老化过程中与早期老年性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不管是痴呆还是MCI均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目前我国预计有3877万MCI患者,总患病率高达15.5%。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病与遗传、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有关。年龄增长、女性、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都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其病理改变早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15年至20年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危险因素相关人群应尽早进行检测,早期给予干预措施。
然而公众对疾病认知有限,很多人常把认知障碍与“老糊涂”混为一谈,以为这是正常的衰老迹象,未及时就诊,导致错过了黄金治疗时间。
《2019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85%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认为老人记忆下降是自然衰老的过程,没有必要治疗而延迟就诊。《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近6成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而体检或认知筛查发现问题后进一步明确认知障碍的患者仅为10.06%。
疾病知晓率低、患者就诊率低、规范化治疗比率低,成为如今阿尔茨海默病诊疗面临的挑战。
病因复杂的“不治之症”?脑肠轴机制或成新突破口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人类疾病谱在近几十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在内的慢性复杂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一直以来,阿尔茨海默病被认为是一种孤立的大脑疾病,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器官没有关系,但是现在这种观点已经开始逐渐改变,对此疾病的认知正从局部走向整体治疗观的转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作为人类第二基因组在很多复杂疾病发生发展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的作用不仅限于胃肠道,还对脑功能和行为起到了很大影响,这被称为“脑肠轴理论”。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还会加快认知障碍的进展。
因此在治疗方案方面,除了传统以改善症状为主的神经递质类药物,靶向老年斑Aβ蛋白沉淀、靶向肠道菌群和脑肠轴等对因作用机制药物研发逐渐成为重点,其中基于脑肠轴机制的中国原研新药也于2019年11月获批,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认知功能,为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为此,本次公益科普讲座邀请到国内老年认知障碍疾病领域专家,就目前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治疗方案和不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讲解。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公众对疾病知识的了解,预防治疗手段的提升,人类将逐步攻克这一“不治之症”。
活动回顾:观众踊跃参与 讲座备受好评
日前,“健康养生大讲堂·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科普讲座在新闻大厦(东单)及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平台开讲。现场近百位读者和线上数百万观众一起学习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防治知识,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与专家进行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徐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综合病房护理专家、主管护师谢召臣等来自8家医疗机构的10余名专家和医护人员来到现场,为大家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知识的普及并答疑解惑。
活动中,徐俊主任作了题为《做好早期筛查,实现主动脑健康》的主题演讲,首先介绍了常见老年痴呆类型,描述了阿尔茨海默病在长达10年—20年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分期及早期症状,了解并重视预防和早期筛查对防治认知类疾病的重要性。同时,他还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和诊断工具,并面向已确诊患者分享了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注意事项、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手段,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科学治疗意识及预期,现场部分患者家属反应热烈。
谢召臣护师团队作了《成为长期照护管理“大管家”》的主题演讲,强调了家庭照护在老年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长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并从衣、食、住、行等全方位介绍了科学照护知识和照护者管理工具。
另外,还有患者家属上台进行了病例故事及照护经验分享。台下观众认真聆听,在提问环节踊跃参与,并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咨询现场医护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小编在现场对观众进行随机采访,大家纷纷对本次活动表示认可,并希望能参加更多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科普讲座,提升健康意识,储备健康知识。
张先生年过七十,是因为家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才来参加的活动,他表示通过讲座了解到更多关于疾病的最新研究和照护知识,感觉非常有意义。
而李阿姨约上自己三两好友一同前来,只因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该提前预防老年人高发疾病了,她告诉小编,通过本次讲座学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知识和早期症状筛查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她都认真做了笔记,下次如果有老年疾病科普讲座,她还要参加。
科普讲座只是公益行动的起点,本次活动特设公益咨询热线,想要进一步了解疾病知识,或有意愿参与后续公益活动的读者,可拨打010-85202345转3。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希望全社会更多人关注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员和热心志愿者加入到普及疾病防治知识的队伍中来,共同守护认知健康。
以下专家及医护人员支持本次公益科普活动,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徐俊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治医师秦琪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娟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解放军战略支援医院(原306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郝佳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凯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母艳蕾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孟晓梅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远锦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五全天
北京安定医院老年心理健康护理工作室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
关注“北京晚报健康专列”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公益活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