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今日主打

306种《共产党宣言》亮相国图,鲁迅追忆新文化运动“闯将”手稿展出

2021-07-26 16:15 北京晚报 u025

展览·提示

■地点: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三展厅

■票价:免费

■方式:预约参观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开馆”可获取预约办法

展览·亮点

“藏”在参考资料中的《共产党宣言》

本次展览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展出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多达306种,其中包括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5种语言。

展品中,一件1883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是国家图书馆现藏最早的德文版本。据介绍,《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其中1872年德文版和1882年俄文版的序言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而1883年德文版序言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独自完成的。序言中提到,“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从序言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认同与怀念。国家典籍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本《共产党宣言》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一氓捐赠。


李一氓捐赠的1883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

展出的1888年伦敦英文印本《共产党宣言》由翻译过马克思《资本论》的赛米尔·穆尔所译,也由恩格斯亲自校订并作序。序言重申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并向英语世界的读者详细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与传播过程,阐明了《共产党宣言》不能被称为社会主义宣言的理由。

展览中共展出《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78种,深入介绍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陈望道、华岗、成仿吾、徐冰、博古、中央编译局等翻译的重要中文全译本。


《共产党宣言》专题展日前在国家图书馆开展,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献423种,包括中文文献166种,外文文献257种。观众可以看到包括善本、普通古籍、西文善本、手稿、期刊、报纸等多种类型的珍贵红色革命历史文献,仅《共产党宣言》就展出了306种,包括55种语言。

展品中有一件陈瘦石译本《共产党宣言》的单行本,由《比较经济制度》下卷出版后翻印,书的封面有红星和中国共产党党徽。美国人洛克斯和霍德著,陈瘦石翻译的《比较经济制度》也在展览中展出,其中下卷收录《共产党宣言》全文。译者将它作为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参考资料,因此《比较经济制度》一书才得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合法出版。书的封底则印有“重庆市图书杂志审查处,审查证世图字第3400号”字样。

本次展出的展品中还包括一件雕版印刷的《共产党宣言》。这个版本于1973年由上海书画社依照人民出版社1964年9月第6版《共产党宣言》雕版印刷,扉页有朱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字样。

珍贵马恩手稿还原重要历史片段

两件珍贵的手稿原件还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片段。

题为《马克思致尼古拉斯·德利乌斯教授的信》的手稿是马克思以钢笔手书的德文原信,于1877年8月25日写于德国巴特诺因阿尔弗洛拉旅馆。德利乌斯是当时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手稿字迹工整,行文充满敬意,信中希望能与教授见面,并将自己的小女儿爱琳娜介绍给教授,因为此前爱琳娜曾翻译过教授一篇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

题为《恩格斯致保罗·拉法格的信》的手稿是恩格斯以钢笔手书的法文原信,于1889年3月21日写于英国伦敦。拉法格是法国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1866年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为法国工人党创建人之一。1868年与马克思次女劳拉结婚。这封信中恩格斯就即将发起的代表大会(即后来1889年7月14日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与拉法格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该信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

《马克思致尼古拉斯·德利乌斯教授的信》手稿

展览·解码

陈望道揭开“首印本之谜”

本次展览中最重要的展品之一,便是《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它的译者是陈望道。

1920年3月,陈望道收到《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的信,信中提及戴季陶的《星期评论》有意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交给他,同时附上了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不久,陈独秀托人送来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慨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回到老家义乌分水塘村,投入译书工作。为了心无旁骛地潜心译书,陈望道特意选择在陈家旧宅“安营扎寨”。

经过日夜奋战,临近谷雨时节,《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初稿完成。

1920年5月,应《星期评论》邀请,陈望道赴上海担任该杂志编辑。抵沪之后,他将译稿交给李汉俊校阅,李汉俊阅后又交由陈独秀再校。本拟在《星期评论》连载,后因该刊停办计划落空。同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人的资助下,《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诞生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又新印刷所”。

在典籍博物馆的展柜中,两件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复制件“比肩而列”。其中一件封面为红色马克思半身坐像,另一件封面则为蓝色马克思像,并有陈望道亲笔签名,落款时间“七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国家典籍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以“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的名义出版,首版仅发行了1000册,旋即赠售一空,9月第二版迅速重印发行,同样热销不减。

国图收藏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最早单行本,也就是封面是红色马克思的那本,但因版权页残缺,曾长期沉埋库中,鲜为人知。直至1975年,陈望道受邀来到北京图书馆参观,工作人员请他翻看了几种《宣言》的早期本子,他指着其中封面为红印马克思肖像的本子说:“这才是《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一个单行本,现在也可以说是革命文献了。”由翻译者亲口“释疑”并讲述了首印本“出世”的曲折过程,谜题才真相大白。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曾一度被认为“失传”

1847年6月2日至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喊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第一个纲领草案,也可以说是《共产党宣言》产生过程中的起点和萌芽。这个草案的“出世”也颇有一番曲折。曾经,《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长期以来被认为已经失传,直到1968年在西德汉堡共产主义者同盟积极活动家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马滕斯的档案中被发现。

而本次展出的国图藏《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译版本,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德文翻译家李逵六于1979年译成中文,并于学术期刊《文献》创刊号首篇刊发。展品的展示页面,用铅笔批注的“1847年6月9日”还清晰可见。

鲁迅手稿追忆新文化运动“闯将”

展厅里,一件鲁迅先生毛笔手书原稿《忆刘半农君》引起了观众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初,一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发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有了新的内容,进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刘半农正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闯将”。


鲁迅毛笔手书《忆刘半农君》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曾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重要作家之一。

这件国图馆藏的鲁迅先生手稿由许广平捐赠,文字曾刊发于1934年10月上海《青年界》月刊第6卷第3号,后又被收入《且介亭杂文》。在这篇忆文中,鲁迅赞扬了刘半农在《新青年》时期“很打了几次大仗”的战绩,如“答王敬轩的双簧信”,推动文学革命运动。

(原标题:55种语言 306种《共产党宣言》亮相国家图书馆 423件经典文献展现信仰的力量)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孙乐琪 方非 摄

流程编辑:u02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分享到

北京新入托入园入学儿童,9月30日前完成预防接种证查验

北京地铁28号线首站启动建设,未来9站中5站可换乘

重磅!北京出台超标电动自行车处置方案

拿起电话就听到骗子的声音!沉浸式防骗展在朝阳启动

丰台10个活力中心点亮城南商圈,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