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电消解充电桩供需矛盾,为新能源车发展加速
“一次拉活儿途中,半路上车没电了,而附近又没有充电桩,最后不得不把乘客放到半路,寻求救援!”
“每次上高速,我的心都悬着,担心电量支撑不到下一个充电桩!”谈及充电的体验,广州的新能源车司机张师傅吐槽不断,充电桩新建的数量都增长了好几倍,但怎么总感觉不够用?
张师傅的以上担心是典型的充电焦虑。其实,他这样的案例并非偶然。
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我国充电桩建设的增速可观,但相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规模,充电设施建设发展仍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运营商繁杂、场站缺乏精细化管理、优质直流快充桩数量少等行业自身因素也影响到新能源车司机的充电效率和体验。
供需匹配的提升和优化,事关两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电桩运营效率的提升已刻不容缓。
而短时间内,如何让充电设施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又能让充电场站提升运营效率?以能链旗下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聚合平台,给出了答案。
强劲需求之下,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国充电桩建设可谓一路狂飙。
来自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2.7万台,同比增加42%。从1月-4月的短周期来看,充电桩建设提速明显。4个月内,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4.6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100.3%,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同比上升129.8%。
但整体来看,我国充电桩整体供应不足,主要体现在私桩缺口大。此前,我国曾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建成公共充电桩50万个,私人充电桩430万个。而截至去年底,实际建成公共充电桩80.7万个,私人充电桩87.4万个,私桩建成率仅为20.3%。
在私桩缺口大的情况下,公桩布局不均衡,优质桩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常让张师傅这样的新能源车主感到供给不足。我国充电桩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一二线城市。
充电桩行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到供给效率。
首先是充电运营商繁杂,目前,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充电运营商就达10家之多,包括特来电、国网、星星充电、云快充、南方电网等,这些国内主流充电桩运营商都有自己的App。
其次,由于行业早期侧重于跑马圈地,充电桩场站运营管理粗放,用户经常遇到充电桩故障、暂停服务等情况。还有一些场站位置偏僻,沦为僵尸桩。
此外,充电桩更新迭代快,前期充电场站配置的大多是低功率的交流充电桩,优质直流快充桩数量较少。据统计,目前我国仅有4成公共充电桩为直流快充桩,且功率低于60kW的充电设备占比达50%。
在提升行业效率上,数字化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是通用法则。针对充电桩行业供需矛盾,以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聚合平台迅速崛起,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充电网络,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与行业运营效率。
数字化加持,让汽车充电更智慧
要理解快电的底层逻辑,从美团数字化赋能餐饮行业,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
现在,人们叫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几乎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用一部手机下单,就可以第一时间享受到喜欢的美食。但这并不等于餐饮企业数量增加,而是在数字化的加持下,美团等第三方平台将线下餐饮信息颗粒高度细化,并将之与消费者的需求精准匹配,再配以专业的骑士队伍配送,实现消费者、餐饮和平台的多方共赢。
同样,快电正在以数字化技术对充电桩行业信息链进行重构,为消费者创造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同时提升充电桩基础设施的整体供给效率。
据悉,目前快电已接入70余万根充电桩,占全国公共充电桩90%,合作伙伴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国内主流运营商。
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互联互通,新能源车主可以使用“快电App”一键扫码启动快电合作的所有充电桩,避免下载多个充电App的烦恼。加上AI大数据智能推荐系统、智能距离匹配等科技,快电大大提升了车主的充电效率。
然而,更重要的工作在线下。对于车主来说,即使按照导航到达指定位置,却也可能遇到因为位置偏僻找不到桩的情况。即使找到场站,也可能遭遇坏桩、故障报修、油车占位等问题。
为了提升平台信息准确性和精细度,快电建立“优选”机制,地推团队定期对充电场站进行实地巡检,大规模采集充电桩功率、正常运行与否、场站实景等信息和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同步到线上平台,保证车主在快电App上能顺利找到优质充电站和充电设备。
如今,充电桩行业迎来重磅利好。5月20日,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