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彝族之鹰”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18级的彝族学生赵文龙,来自云南边陲的一个普通家庭。妈妈是一名公务员,爸爸是一名工程师。2018年,赵文龙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成为骄傲的“彝族之鹰”。放飞了年轻人的梦想。
文龙和他的父母在北理工良乡校区门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12月,在一次跳远体育课上出现意外,曾经受伤的脊椎再次受损。当晩隔壁宿舍的同学和室友将他送至医院。经诊断为‘第五胸椎完全性脊髓损伤’。还不到20岁的文龙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挑战。意外使他不得不休学进行康复治疗。妈妈也请假来到北京,和爸爸、姨夫等亲人一起,轮流陪护文龙。2020年9月,他从海淀医院康复科转至我院全科病房进行康复。
入院后,在海淀医院康复专家佟帅主任的指导下,我院全科医疗团队和康复团队对文龙制定了专业的康复计划。
海淀医院佟主任和王主任查房指导
从此,文龙便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康复之旅。根据康复计划,主要对文龙进行日常生活功能(ADL)训练、心肺功能训练上肢力量训练、轮椅技能训练、辅助具站立及行走等训练
文龙在治疗师和妈妈的陪护下利用辅助支具行走
训练是需要毅力和体力支撑的。白天,他按时上各种康复训练课;晚上,则在妈妈的陪伴下努力做自己的力量练习。他不能放纵自己,不敢放松自己,更不愿放弃自己。因为,他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和宏伟的理想。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病魔,一定会走回学校,走进课堂。一定不辜负老师同学的希望,不辜负家乡民族的希望!通过王老师的指导和文龙超乎常人的努力,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他从入院前只能在床上坐起到能够独立进行床椅转移;从入院前的只能使用轮椅在平地上行走到自如的使用轮椅上下台阶;从不能独立站起到配合辅助支具行走;临床诊断也从脊髓的‘完全性损伤’过度到‘运动的不完全损伤’。医生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康复希望。然而,这一切现象的背后,是文龙付出的大量汗水和坚强意志。
文龙在做轮椅训练
即使文龙的生活发生重大转变,但他仍保持着积极乐观态度,每天在训练之后都会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做到休学不休课。还会和康复师们一起聊天交流。一天,他的治疗师王杰石问他,以后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成为一名物理学家。”话语坚定,目光里充满了自信!
文龙在病房仍坚持学习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