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全面爆发年 波士顿咨询(BCG)携手腾讯云医发布首个医生线上诊疗报告
6月11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携手腾讯云医发布《2021医生互联网诊疗行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面向医生的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全面解析医生线上诊疗过程中的行为习惯、价值体现、需求期望等,以期为新业态下医生数字化能力构建提供参考,助推医疗行业转型升级。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医疗健康组中国区负责人吴淳博士提到:“我们去年和腾讯携手研究了中国6亿消费者和患者在互联网上管理健康的行为和偏好。今年,我们转向求医问诊的另一端——医生,探寻他们在网上行医的诉求和习惯。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和生态准备好连接两端的需求了吗?”
《报告》显示,83%的医生愿意尝试在线诊疗,超过一半医生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线上患者诉求;提升患者依从性、节省时间、建立品牌等成为线上诊疗平台核心价值;学科领域专家、中坚力量、小城市医生等不同医生群体均有参与线上诊疗,呈现连接精准患者、辅助科研等差异化诉求;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妇科等私密性疾病、儿科等常见病和肿瘤科等重症成为线上诊疗的四大特征疾病种类,与线下形成有力补充。
83%的医生愿意尝试在线诊疗,互联网成为医生工作标配。
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线上诊疗服务的常态化。受访医生表示:与疫情前相比,其参与患教科普、提供轻问诊、复诊续方等服务频率和时间投入均有显著提升。83%的医生愿意尝试在线诊疗。超过一半的医生会主要聚焦1-2个平台,来满足其所有线上诊疗需求。55%的医生主要通过碎片化时间处理线上患者诉求,57%的医生会在工作日晚上或节假日与患者线上交流。
与此同时,不同类别医生呈现出差异化行为习惯。调研发现,部分60岁以上高年资医生成为线上诊疗重度用户;16%会非常频繁(每天多次)与患者线上互动。从区域分布上看,小城医生线上诊疗最积极,三成以上每天都会线上“接诊”,是医生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此外,主治级别医生是线上诊疗的主力军,65%的主治医师会常规参与线上诊疗。
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指出:“互联网跨时空、无物理边界、超长待机的属性,让医生和患者的连接从诊室三分钟,扩展到实时在线。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加速了这一转变,并在疫情后期保留下来。互联网正成为医生日常工作的标配。相信通过互联网平台等生态各方协作和用户习惯的建立,会推动医疗服务形态最终走向线上线下一体化。”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陈白平提到:“可及性、成本和质量是衡量医疗服务的铁三角。在提升铁三角任何一边时,往往需要牺牲其它一边或两边。而互联网医疗有机会可以同时提升这三边。我们希望通过对互联网医疗最新进展和痛点的持续跟进和思考,加快互联网医疗潜力的充分发挥。”
心血管、妇儿等成为特征科室,不同科室线上诊疗价值迥异。
医学门类众多。《报告》发现,对于不同疾病领域而言,线上诊疗的适用性和价值体现有所不同,出现四大特征疾病种类,分别为:以心血管科为代表的慢性疾病、以妇科为代表的高私密性疾病、儿科等常见病和肿瘤科为例的重症。
以心血管科为例,当前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基数庞大,疾病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脱落率高成为长期痛点。而线上诊疗平台可以提供有力的补充,使得医生和患者的长期、有效连接成为可能。妇科同样成为线上诊疗的热门科室。妇科疾病易反复,医生对严肃问诊的接受度高。
与此同时,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过敏性疾病等儿童常见病,医生更愿意主动进行线上长期咨询和随访。此外,部分癌种患者基数大、生存期较长,54%的肿瘤科医生认为,通过线上诊疗平台进行随访和规范化患者管理,并有助于临床科研工作。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夏小燕指出,不同科室医生的差异化需求为线上诊疗平台提供方带来启示。平台可以通过打造个性化的科室诊疗模块功能,吸引更多医生和患者参与。
不同医生群体呈现差异化诉求,线上线下转化趋势初步显现。
《报告》发现,除了覆盖不同类型疾病领域外,不同级别医生均有参与线上诊疗,并呈现差异化行为特征和诉求。具体而言,知名医院的主任级专家,参与线上诊疗时间较为有限,主要负责关键决策制定,提升临床经验和学术水平。
《报告》还发现,以医生为核心的线上线下患者相互转化的趋势初步显现,但仍有提升空间。约五成的医生反馈,会将部分患者从日常门诊转移到线上进行疾病管理,反之亦然。
为此,许多平台积极展开探索,更好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医生赋能。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曾在腾讯云医发布会上提到:医患的精准连接,能帮助患者治疗和医生价值的释放,也将助力医疗体系产生更大的活力。腾讯希望用自己的连接和技术优势,串联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与医生共建全生命周期的患者健康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