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孩被蜱虫吸血多天,虫子涨大几十倍,取下来还活着
2岁小孩被吸血多天,虫子涨大几十倍……医生将其取下时,还活着!
5月5日,天天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院方供图
蜱虫叮肉里5天!想取,难了…
孩子姥姥介绍,在5月1日那天,一家人到抚顺一个森林公园去玩,带着孩子爬山穿树林。
孩子姥姥:
当时的草都冒出来了,一片一片的,在草地也停留了,但当时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当天晚上回来,孩子也没有哭闹,只是偶尔会挠脖子。
大人看到天天的小手总往后脑勺伸,但孩子还够不到地方,也不能完全表达意图,可能他觉得不舒服但却无法和大人说,大人也不明白孩子的动作意味着什么。直到四天后,孩子的小舅发现了端倪。
孩子姥姥:
5月5号那天,小舅和孩子玩的时候,看到天天的后脑勺头发里有一个小肉球,不像是普通的疥子等,他大喊快来看看,我们这才聚拢过来细看。
姥姥以前听说过蜱虫咬人的事,急忙带孩子去了抚顺当地医院,但由于蜱虫已经钻进肉里长达5天时间,常规方法很难把虫子取出来,医生建议到沈阳救治。
涨大了几十倍,必须割肉取虫
天天由家人带着来到沈阳求治于多家医院,最后来到了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烧伤整形科。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刘中波:
天天刚入院时,后脑勺皮肤红肿,蜱虫已经有大米粒一般大了。我们推测与蜱虫的原始大相比,已经涨大了几十倍,原来也就是小米粒大小吧。”
据介绍,正常的蜱虫只有小米粒大小,而且通常喜欢叮咬被毛发覆盖的皮肤,所以不容易被发现。但随着蜱虫在吸血过程中不断变大,一般人很快就会发现被蜱虫叮咬。但由于天天是个2岁的孩子,他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判断力,所以才会延误到第五天才来治疗。
由于天天皮肤上的蜱虫已经很大,常规的处理方法已经无效,最终医院对天天进行了手术,将蜱虫所在的一小块肉切除。
医生还发现:
取下的蜱虫脱离了人体,但仍然还活着。
术后,天天没有出现感染,目前恢复良好。
刘中波医生:
医院每年都要处置10例左右蜱虫伤人的病例,但以成年患者居多,以前最小的患者也有七八岁的,但2岁儿童被咬是第一次遇到。
医生提醒!被叮了不要拽不要拍
蜱虫属于蛛形纲动物,是寄生虫的一种。其特点呈长卵圆形,背腹扁平,身着红褐色或黑褐色外衣,一般如芝麻粒或米粒大,吸血后胀大如黄豆。
蜱虫的口器分为两边的鳌足和中间的垂唇,可以看到放大的垂唇像倒钩,所以它可以牢牢地钩在皮肤上,也不会因为麻醉而松开。甚至蜱虫死了,这倒钩也不“松口”。
刘中波医生介绍,通常情况下,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可以立即用酒精或者石蜡进行处理。酒精可将蜱虫麻醉,使其脱落。石蜡可将蜱虫封闭,致其窒息,然后自行脱落。但不可以直接用手将蜱虫拽出来,也不可以直接将蜱虫拍死在皮肤上。因为这样会造成蜱虫的部分组织留在皮肤内,会持续释放毒素,可能引发森林脑炎等传染病,存在一定致死率。
提醒各位市民,蜱虫的活跃时间在5月到11月,所以夏季外出游玩,要注意穿长袖衣服。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要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蜱虫究竟是什么生物,为什么被叮咬后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
北京疾控中心发布的《居家虫害防止宝典》显示,蜱虫,也叫狗豆子、草爬子,蜱的幼虫、若虫、 雌雄成虫都吸血。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武汉市第一医院缓冲科副主任医师张帆介绍,蜱虫喜欢在树林、灌木丛、河道出没,蜱虫可能携带着布尼亚病毒,被蜱虫叮咬后病毒可随血液传染给人体,故在患者的血液中能检测出这种病毒是被感染的直接证据。一旦被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病死率高10-30%,因为被感染者多发热伴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故也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居家虫害防止宝典》建议,个人在防护时,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漫泡或喷洒,如氨菊酶、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能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正确的方法是赶紧到最近的正规医院,由医生在叮咬处消毒并进行局部麻醉后才可用镊子将蜱虫去除。
张帆提醒,虽然在城市里被蜱虫叮咬很罕见,但是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市民进行户外活动尤其去野外活动亲近大自然时,还是应尽量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不要穿拖鞋,可以酌情涂点驱虫剂。一旦被蜱虫叮咬,不要去挖,可用烟熏或者酒精把蜱虫引出,避免更多病毒进入人体,并尽快就医。如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向医生详细描述病史。同时,因为有一定的传染性,应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以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