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水中吸血鬼古动物馆展出 外形奇特吸引眼球(图)
2014-12-09 11:58
网络
admin
2014年12月9日 北京 “七鳃鳗幼体化石研究最新成果展”日前在中国古动物馆向公众亮相。
“别看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非常宝贵。”展览开幕当天,已经是78岁高龄的老人张弥曼指着展柜里的展品,兴奋地当起了讲解员。张弥曼是七鳃鳗化石最新研究成果的主持者,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早白垩世七鳃鳗幼体化石的发现揭示其三阶段的生命周期》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细细一瞧,在一块平板上勉强能看出“苗条”的鱼仔形象,宛如一片细长的柳叶,这是七鳃鳗的幼体化石。张弥曼解释说,七鳃鳗也就是俗称的“八目鳗”,因为在它的眼后有7个鳃孔,乍看上去像是有8只眼睛,因而得名。七鳃鳗有两大“奇”:一是它是两种仅存的无颌类脊椎动物之一,与它作伴的只剩下了盲鳗;二是该生物的发育过程,就像蝌蚪转变为青蛙的变态过程一样,其幼体和成体期的形态大不相同。
张弥曼指着还有些看不出形状的幼体期化石介绍,幼体期的七鳃鳗埋藏在泥土中,只有嘴巴伸在外面,用于食物的吸收,该阶段的七鳃鳗没有眼睛;经过7年甚至更久的幼体期后,七鳃鳗经历特殊的变态过程进入成年期。而进入成年期后的七鳃鳗变得“凶残”,靠口吸盘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以吸刮其他水生动物的血肉为生,成为恐怖的“水中吸血鬼”。
由于缺乏幼体和变态期的化石材料,人们对远古时期七鳃鳗的生命史知之甚少。张弥曼等人的新发现,不仅首次记录了化石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期幼体特征,而且显示出:现代七鳃鳗独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晚期即已成型并保持至今。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