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南非海滩现数百条搁浅剧毒河豚,毒性比氰化物更致命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8日报道,一名英国科学家在南非开普敦梅曾贝赫海滩发现了数百条搁浅的剧毒河豚,南非政府已警告当地人不要靠近。
科学家苔丝·格里德利(Tess Gridley)和家人在梅曾贝赫海滩散步时发现了大量搁浅的“恶眼”河豚,这种鱼学名叫白点宽吻鲀,它体内含有名为河豚毒素的致命神经毒素,这是一种比氰化物更致命的毒药,在横膈膜瘫痪后通过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南非环境、林业和渔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说每公里海岸有300至400条,这些死鱼不能食用,否则会心脏骤停导致死亡。据当地一家非政府组织称,一只狗被毒死。
对于此次搁浅原因环境部的声明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不利水质或红潮毒素的报告。”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鱼在大规模求爱或对巨浪的反应中膨胀后被吹到岸上。
延伸阅读
白点宽吻鲀
01
【形态特征】
背鳍2+8;臀鳍2+6;胸鳍16;尾鳍1+8+2。
体粗短,卵圆形,略侧扁,向后渐窄小;体长为体高的2.4~2.9倍,为头长的2.3~2.7倍。头粗大,侧扁;头长为吻长的2.6~3.2倍,为眼径的3.2~4.0倍。吻短鲀,在鼻孔前方微凹。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宽,中央凹入,约为眼径的1.4~1.7倍。鼻孔每侧2个,位于鼻瓣前、后方;鼻瓣突起距眼比距吻端为近。口小,前位,平横。上下颌各具1个喙状牙板,中央缝明显。唇发达,细裂;下唇较长,两端弯向上唇两侧。鳃孔侧位,直列,短弧形。
体除口周附近及尾部背面和腹面无刺外,头、体背面、腹面、两侧及尾柄前部均密布长小刺,刺长约为眼径的2/3。侧线细弱,上侧位,至尾部下弯于尾柄中央。侧线分支不明显。体侧皮褶不明显。
背鳍1个,镰刀状,位于肛门正上方,具2不分支、8分支鳍条。臀鳍与背鳍相对,同形,位于背鳍稍后下方,具2不分支、6分支鳍条。胸鳍侧位,宽短,近方形。无腹鳍。尾鳍截形。
头、体背侧为黄灰色,具许多灰白色小密斑,斑径均较瞳孔小,体侧色淡,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黄色,尾鳍后缘暗灰色。鳃腔灰白色。
02
【分布】
中国产于南海。国外产于印度尼西亚,直至非洲南端好望角。
03
【生活习性】
为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浅海底层肉食性小型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贝类等软体动物。为我国所产鲀科鱼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较大个体体长仅80毫米。产卵期约在4月中下旬。4月初,卵巢已接近成熟期时,卵径约0.7mm。胃前下方扩大为气囊,能吸水和空气,使头及腹侧膨大,在广东沿海很常见,但产量不大。
04
【毒性】
卵巢、肝脏及血液中含有河鲀毒素(TTX),均为强毒,肠为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