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5家广东工厂,2名新疆博士1.8万字研究报告拆穿涉疆谎言!
3月23日,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重磅发布了《“强迫劳动”还是“追求美好生活”?——新疆工人内地务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扎根5家广东工厂,对话70位在粤的新疆少数民族务工人员。 翔实的一手调查,有力驳斥德国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等西方反华势力早前所谓“研究报告”抹黑中国新疆的谎言。
据介绍,该调查共计访谈了70名新疆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参与观察了5家企业新疆少数民族工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用第一手调研资料回答了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企业务工原因、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疆务工对新疆少数民族工人的意义、新疆工人规划等问题,全文约1.8万字。
基于此次调查,报告指出,在这些企业务工的新疆少数民族工人都是出于个人自由选择到企业务工。他们出疆务工的原因较多,包括受宜居的自然环境、高薪工作机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受家人和朋友影响,或将出疆务工作视为开阔眼界的机会等。
报告称,所调查企业的新疆少数民族职工各项劳动权利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如每日工作8小时的工时制度,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依法安排补休或支付相应报酬,在法定节假日休息休假,参加社会保险等。
报告显示,生活方面,新疆少数民族职工在企业有宗教信仰自由、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可以根据自由选择住所等。另外,企业为照顾新疆少数民族职工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均配备了专门的本民族厨师,提供清真饮食。
报告指出,出疆务工对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有许多积极意义,包括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开阔眼界与观念转变、提高语言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使子女享受内地教育资源、提高女性家庭和社会地位等。报告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工人受出疆务工经历的影响,有46%的人希望继续在企业务工增加收入,31%的人计划用已有的储蓄回家乡创业,也有23%的人计划移居到广东省生活。
报告在结论部分称,在内地企业务工的新疆少数民族工人平时下班和朋友在外聚餐,休息日外出逛街、到周边旅游,和家人在外租房居住等都能说明他们在内地企业的生活并没有所谓的“被监管”,从一些少数民族工人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更换务工企业的经历也能看出,他们的流动完全是自由的。
报告认为,一些国家以所谓“强迫劳动”为由,对雇佣新疆少数民族工人的企业进行制裁,实际上是打着人权的旗号损害新疆各族人民正常劳动的权利。
据了解,报告的两位作者尼罗拜尔·艾尔提博士和陈宁博士均是新疆人,现任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报告完全采用第一手实地采访资料。”尼罗拜尔·艾尔提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去保证报告的客观性和中立性。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份有第一手资料的客观中立的报告,给外界呈现新疆少数民族工人在内地务工的真实情况。
延伸阅读:
BCI上海办事处回应:BCI中国团队没发现强迫劳动,品牌行为与其无关
近日,H&M、耐克等品牌关于停用新疆棉花的公告引发关注。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被指是此次风波的导火索。2021年3月25日,界面新闻实地探访BCI上海代表处,一名员工回应,BCI中国团队没有在新疆发现强迫劳动,品牌行为与其无关,今日将发表最新声明。
H&M上述引发众怒的公告发表于2020年10月,该公告称:“由于在该地区进行可信的尽职调查变得越来越困难,BCI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这意味着我们产品所需要的棉花将不再从那里获得。”
2021年3月1日,BCI微信公众号曾发布一则《关于新疆问题的重要申明》表示:“BCI中国项目团队严格遵照BCI的审核原则,从2012年开始对新疆项目点所执行的历年第二方可信度审核和第三方验证,从未发现一例有关强迫劳动的事件。”
3月25日,界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位于南京西路的BCI上海代表处。一名员工表示:“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官方发言,我们今天会再发。”
对于BCI前后不一致的对外口径,该工作人员回应称:“没有价值观上面的分歧,我们其实都没有说在新疆有强迫劳动,而且我们中国团队基本上是确定的,一直都是没有的。但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我们做出了暂停项目的一个决定。”
对于H&M、耐克等品牌的公告,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是一个农业项目,培训棉农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去种植棉花。所以其实品牌做什么决定跟我们是没有关系的。”
据BCI微信公众号消息,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是一家非营利的国际性会员组织机构,致力于改进棉花种植方式,推广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良好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宗商品。截至2020年5月初,BCI的全球会员数达到1953家,并仍在持续增加。
BCI会员分为5类,包括195个零售品牌会员(超过350个品牌),1677个供应商制造商(主要是棉商、纱线厂和其他供应链单位),30个种植者组织,16个其他类别 (多为供应链提供技术的公司),35个社会团体(主要为棉花相关的非盈利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