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农家少年酒吧豪掷28万!24次买8888元一瓶香槟
今年2月,家住广西柳州乡下的张先生,到当地银行取钱准备过年用时,赫然发现银行卡上原本有的近30万存款不翼而飞。经调阅银行流水他发现,自己15岁的儿子小张竟然“豪气地”带着一帮同学和朋友,把这一笔钱全部在当地一家酒吧消费光了。相关账单显示,小张18次进入酒吧消费,先后24次购买了8888元一瓶的高档香槟酒,最多一次消费高达3万余元!
3月18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小张的姑姑张女士,她告诉记者,小张父亲是当地的普通果农,这笔钱已经是全部积蓄。自己的侄子进入酒吧时是出示过身份证的,上面显示了15岁的年龄,但酒吧负责人不仅没有拒绝孩子入内,反而还多次诱导孩子前去消费。
为过年父亲银行取存款
28万余元不翼而飞
家住广西柳州乡下的张先生,在今年2月遇到了一件糟心事,他到银行取钱时,发现卡上原本的28万余元都没了。
张先生的妹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哥哥去银行取钱时才发现这一怪事,随后,银行给张先生打出了流水单,发现所有存款都转到了一个叫“罗江”的账号上。
几经询问,张先生从儿子小张的口中得知,这些钱都被他在当地的一家酒吧里消费掉了,钱转给了酒吧的一个负责人。
那么,原本账号设置有消费及转账提醒,为什么手机上没有显示呢?张女士告诉记者,她问过侄子,侄子拿了他哥哥的手机,把消费提示给关闭了,所以哥哥一直也不知道钱就这样没了。
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得知,张先生是柳州当地的一个果农,靠种果树卖水果为生。小张生活于一个单亲家庭,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这28万余元是这个两口之家的全部积蓄。
一夜消费高达3万余元
农家少年18晚花光家里所有积蓄
记者采访得知,上学期的寒假,他第一次进当地这家酒吧消费,为了庆祝生日。据介绍,当时他邀请了几位同学和朋友,第一次进入酒吧,豪气出手让小张感受到了新奇和刺激,同时也得到了一种满足感。
此后,小张一发不可收拾,竟然到同一酒吧消费多达18次,直至将父亲银行卡上的存款花光。
“从拿到手的账单来看,孩子先后18次进入这家酒吧消费,最多的一晚上消费高达3万余元。”小张的姑姑张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光8888元一瓶的香槟酒,就消费了24瓶。”就这样,这名年仅15岁的农家少年花完28万余元后才消停。
小张点酒给女嘉宾
那儿子昼伏夜出,作为父亲的张先生为何没有察觉呢?
张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因当时正值寒假,和哥哥一同住在农村的侄子,约着几个同学,每天凌晨偷偷从家里骑上摩托车出发,经过一个小时到达酒吧,消费一通后,再趁着天亮前赶回家中。
“我哥是个单亲爸爸,平时比较粗心大意,他白天在地里忙农活,照顾果树,因为很累,晚上睡得也很熟,没察觉到任何异常。”张女士对记者说。
这件事情被父亲发现之后,小张也意识到自己错了,很是后悔。
小张的姑姑告诉记者,侄子消费的酒吧里,明确有标示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而她侄子一看就是个未成年人,且他进出酒吧时,使用的都是自己的身份证件,上面明确显示是15岁。
在事发后,小张的父亲认为酒吧有诱导消费的行为,他找到儿子消费的酒吧负责人讨要一个说法,并未得到答复。当张先生询问对方“为什么允许未成年的孩子进酒吧消费”时,对方回应称:“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奥,我没法回答。”
张女士告诉记者,虽然酒吧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但酒吧根本没有严格执行。虽然他们已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市场监督管理局,但截至记者发稿,当地管理部门尚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侄子疑似被酒吧诱导消费,
营销经理每天都会给孩子发消息
“你作为酒吧经营者本来就要合规经营的,面对一个孩子进去,就应该劝阻,何况是这种非理性消费。”小张的姑姑向紫牛新闻记者透露,侄子在酒吧先后消费了18个晚上,消费金额高达28万元,如此巨额的款项,对于任何一个酒吧来说,都是一个大顾客,不可能不被关注。
张女士对记者说,他们了解到,存款转入的账户户主“罗江”,就是该酒吧的营销经理,他的主要收入以酒水销售的绩效为主,“孩子转过去的钱显示都到了他的财付通账户,由于现在公安局暂未立案,所以没办法调取其中的消费细节。”张女士称,事件发生后,罗江从未与他们联系。
张女士告诉记者,哥哥最初是想私下解决此事,就先去找了酒吧的负责人。对方曾多次承诺会给他们满意答复,却一拖再拖,没有回音。
“这个酒吧里有很多营销经理,每天一到下午,他们就会给我侄子发信息,问‘你今天还过来吗?’到交钱的时候,又会提醒说余额不足,又要充值了。”张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个酒吧明显存在诱导消费。目前,这些来往信息和消费记录都还保存在小张手机里面。
手机账单
张女士向记者提供了一段从事发酒吧里拍摄的视频录像,显示有衣着暴露的四名女子手举“家里有矿”字样的霓虹灯广告牌,配合着一片嘈杂的音乐声。记者从小张家人提供的照片看到,当小张花高价买酒之后,酒吧大屏幕出现了:“排场,感谢张公子豪点8888元香槟长龙一套送给美女嘉宾 ”等字样 ,张女士向记者表示,这些场面明显不适合未成年人,“这些钱是哥哥整天在地里忙活攒来的,一直不舍得花,想留着给孩子将来上学用,没想到一下子就没了。”
她叹了口气,然后告诉记者,从事情发生到现在,哥哥一直在跑东跑西,抽空才到地里看一下果子,一有空就到酒吧去找负责人协商沟通,但一直没有回音,无奈只好求助媒体,又向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反映。
小张姑姑对记者说,他们都是本分的农民,如果能够私下协商的话,他们希望酒吧能够退还他们大部分款项。不过,记者了解到,小张所在的学校也已介入,张先生也在申请法律援助,同时当地相关管理部门也已介入调查,3月18日,记者多次拨打该酒吧电话,一直未有人接听。
律师说法:酒吧违规,
家长也未履行监护责任,可获退还部分款项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告诉记者,《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根据此条规定,就是在外就餐时也不准给未成年人提供酒品(酒吧更应该清楚这一点)。
当然,法律也规定了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此外,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在本案例中,向一个未成年少年出售酒品,同时又是大金额的消费,既没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没有尽到提醒义务,更没有联系监护人。因此,酒吧的做法明显欠妥,需要承担主要责任。而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该家长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在本案例中,十五岁的小张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小张实施的超出年龄、智力相适应范围的消费行为家长可以主张撤销。因此,双方可以协商,或者通过司法程序,商家可退还部分款项,而小张的监护人也需要承担部分费用。
对此,律师也提醒,商家一旦遇到可能是未成年人的大额消费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诸如孩子的年龄、是否有家长委托,并可要求出示身份证件,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来说,既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保护。
延伸阅读
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把安全锁
近日,柳州公布2020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未成年人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某通讯店较大金额消费投诉案”位列其中。
这个“小家伙”为何能整出这么大动静呢?原来,12岁的小陈偷拿家中钱财购买一部手机。家长认为,商家不应将手机卖给未成年人,应退货。而商家称,销售时小陈表示购买手机已获得家长同意。由于纠纷双方均存在过错,经官方调解,双方和解,商家扣除折旧费,退还部分钱款。
这起常见的未成年人偷买手机纠纷虽已解决,但这些年“熊孩子”们大额消费所造成的那些纠纷,还真不容小觑。
未成年人没经过家长同意,甚至盗用家长账户,花“巨资”在网络上充值游戏或打赏主播,近年来这类新闻屡见报端。去年在平果市,一位未成年人偷刷12万元买游戏账号,家长要求游戏公司退款。经多番协商,双方才达成调解协议,家长得到6万元退款。
平果市这起纠纷能够调解成功,得益于有法可依。那就是之前针对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平台支付较大金额用于充值、“打赏”而形成的纠纷,最高法明确给出了支持未成年人充值无效的意见。
相比“未成年人充值无效”,现实中家长、商家还要面对未成年私自买手机、偷偷买高档香烟美酒,甚至买电动车等等,这些行为可没有明确的“充值无效”说法。可以说,如果不对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锁”,只是见子打子,恐怕“熊孩子”还能整出更多“幺蛾子”。
由此,必须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把安全锁,明确如何才属于守法律、合规矩、贴实际的消费行为。要看到,在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纠纷中,“家长不知情”是关键因素,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纠纷的产生。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制定标准,把“家长同意”作为必须条件,值得考虑。
从另一个方面说,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纠纷,归根到底,钱是从家长口袋流出去的。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锁”,家长更应该先长点心,管好自己的现金及账号密码,对孩子的“家底”明白、知情。试问,压岁钱给多了,有多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实际购买能力知根知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