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欠了这么多树”上热搜,先别慌
今天是植树节。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有些“年代感”的节日。不过,一个“原来我欠了这么多树”的相关话题,突然蹿上了热搜。
原来,有网友无意间看到了一条“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比如三至五棵,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这才有了很多网友“原来我欠了这么多树”的感叹。
其实,这条“规定”并不是出自正式文件,而是1981年,《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草案)的说明》中提及到的内容。
正式文件是同年12月13日人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其中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这份正式的《决议》中,没有提到“奖惩”问题。
真正提到“义务植树”的法律,是198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后历经修改,现行《森林法》第十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第十三条提到,对在造林绿化等方面“成绩显著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但也没有提出对未履行义务的组织或个人给予惩罚。
所以,无论是从文件、法律看,还是从近几十年来的实践来看,“义务植树”基本是倡导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但“原来我欠了这么多树”引发广泛关注,仍是值得欣慰的事。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的环保观念越来越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普及。
如今,或许不是人人都能走进大自然,亲手栽下一棵树,呵护它长大。但我们仍有很多践行环保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备环保购物袋,点外卖少要一次性餐具,认真做好垃圾分类……这些,都是新的“植树”方式,都充满了“绿能量”。
在网上,“云植树”活动早已蔚然成风。截至2020年9月26日,蚂蚁森林造林超过2.23亿棵,造林面积超过306万亩。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抢能量”,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
我们的城市,除了继续开展传统植树活动外,也不断有创意创新之举。比如,很多地方都推出了市民认领认养城市公园、植物园花草树木活动。今年植树节,上海新版认建认养平台上线,10万余株树木供市民认养;杭州植物园举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上+线下”;从个人参与,到“全民参与+专业领域、环节让专业的人去干”,我们“植树”的新姿势不断被解锁,参与度越来越高。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环保观念的彰显:最大限度节省社会成本,最大程度提高行动效率。
所以,不必为“我欠了多少树”而懊恼。在我们这个庞大紧密的社会体系和专业分工的趋势下,只要你拥有环保的生活态度,你可能早已悄无声息地植了很多“树”。
我们要做的,是将这种环保的理念保持下去,践行开来,用实际行动为绿色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