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今日主打

北京海淀首部扶贫纪录片播出,引全网关注

2021-03-12 13:59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u007

耳畔方言土语,眼前瓜果飘香……新年全面开工之际,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倾力打造的海淀首部扶贫系列纪录片《海淀扶贫印迹》引发了全网观剧热潮,3月6日完成首轮播出,截至3月10日,系列纪录片播放量累计超过1213万次。

五天时间播放量超过1200万

小体量扶贫题材蕴含大格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海淀区委区政府担当作为、倾力应战,描绘出经济大区、产业大区、科技大区和爱心大区的特色工作版图。区委书记、区长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赴各结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对接。各系统各单位齐心协力,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2019年度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工作中,海淀区与河北赤城县代表北京市和河北省接受国家实地考核,助力北京市在国家考核中取得东部(援助方)排名第一、河北省取得西部(受援方)排名第一的突出成绩。同时,海淀区帮扶的河北赤城县取得了省内考核第一名,内蒙古科右前旗取得了自治区考核第一名历史佳绩。在2019年底,海淀区对口的7个受援地(河北易县和赤城县、内蒙古敖汉旗和科尔沁右翼前旗、新疆和田市和皮山农场、湖北丹江口市)全部提前高质量脱贫摘帽。

“海淀区对口帮扶的伟大实践,值得记录,也应该记录。扎根火热的生活,《海淀扶贫印迹》应运而生。”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表示。

该系列纪录片以海淀对口帮扶干部为主线,讲述脱贫攻坚伟大奇迹海淀篇章的众志成城、忠诚担当、激情豪迈。他们从海淀出发,奔赴内蒙古敖汉旗、科右前旗、河北易县、赤城县、新疆和田市、皮山农场、湖北丹江口市,让小康贯通东西的中国梦成为现实,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根基;他们与风云并驱,与时代同行,将海淀精神与兄弟县市携手脱贫的图景呈现出来;片中的主人公背井离乡,攻克久困于穷的难题,从对口协作扶贫的战略来彰显全国一盘棋的设计。小体量扶贫题材作品却蕴含着历史感和大格局。

该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海淀区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通过资金保障、产业帮扶、智力帮扶、社会帮扶、稳定帮扶等方式,帮助各受援地实现让荒山展绿颜、让百姓展笑颜的“脱贫梦”。片中不仅全景式展现了海淀助力各受援地打赢脱贫战,还体现出了在这场战役中凸显出的“海淀担当”,成为海淀区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份大礼。

创作团队通力合作“与时间赛跑”

如果说脱贫攻坚战是“与时间赛跑”,海淀的对口帮扶是“与时间赛跑”,那么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创作、拍摄、制作系列纪录片《海淀扶贫印迹》是另一种“与时间赛跑”的考验。

“每一次前往对口扶贫支援地拍摄,每一次去感受我们的扶贫挂职干部、当地干部群众如何为了脱贫摘帽努力,都恨不得让时间停下来。”回忆起《海淀扶贫印迹》的创作过程,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张庆洁坦言,系列纪录片《海淀扶贫印迹》的最终呈现并不容易。

据介绍,《海淀扶贫印迹》系列纪录片于去年8月开机。从最初的沟通调研、原创剧本、制作筹备、拍摄实施到最终完成,共耗费近半年时间。从仲夏到严冬,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草原,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纪录片拍摄团队兵分5路,跨越上万公里,拍摄收集7000多个素材,期间还动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以真实还原、现场采访的形式,呈现出扶贫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当地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程跟进系列纪录片创作的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编导刘仁说:“我第一次到达内蒙古敖汉旗之后,拔地而起的产业园区,高效优质的设施农业,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让我印象特别深。那里地广人稀,我们第一天的行程就有上千公里,早上6点钟出发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住地。扶贫干部们的辛苦付出,深深感染着我们。大家都想着多拍素材,多走访几家贫困户。我们采访过的远不止片中那些地点,由于成片时长有限,还有很多感人的场景没有呈现。”

新冠疫情反复,给创作团队带来不少麻烦,但这并没有让创作团队敷衍了事,相反充分预习了“功课”,视频连线会等形式更让创作团队搜集了大量资料,探讨如何呈现出更有吸引力、说服力的情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拍摄人员先后七次前往海淀区的对口扶贫支援地,经过大量采访,不断向当地人请教,创作团队更是通力合作,力求呈现出制作精良的作品。

“希望让大家看到,总有一些像赵可、徐志丹、向敬阳、沈景茂这样的人,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张庆洁表示,正因为脱贫来之不易,更要通过镜头表达对老百姓的致敬、对基层干部的致敬。

纪录片播出后全网轰动

“披星戴月全力以赴谋就脱贫事,跋山涉水一心一意情倾敖汉旗,为你点赞!”“两年的艰辛同几十万人的命运比起来,值!”“受益者很多,在赤城知名度太高了。舍不得徐医生回北京。”“敖汉的六十万人民不会忘记您……”伴随着《海淀扶贫印迹》系列纪录片的播出,这些天,互联网上引起了连锁反应,从海淀区到对口帮扶七地从数百公里的近邻到千里之外的远亲,纷纷热议起这段难忘的岁月。

系列纪录片首播后,海淀融媒传播矩阵全面发力,海淀有线电视、海淀网、掌上海淀客户端等自有平台,人民号、央视频、北京号、时间号、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头条、百家号等平台密切联动,形成全网传播的火爆效应,3月6日完成首轮播出,截至3月10日,系列纪录片播放量累计超过1213万次。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央视、科技日报、光明网、中国日报网、海外网、大公网、文汇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劳动午报等多家媒体接续报道,推广海淀对口帮扶经验,点赞海淀对口帮扶干部,分享纪录片感人肺腑的故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片中的一幕幕画面,引发强烈共鸣、广泛反响。海淀区扶贫干部、科右前旗副旗长裴文国说:“三年的扶贫任期,让我和科右前旗有着割不断的情谊。即使回到北京后,我仍然希望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科右前旗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科右前旗有着种植和养殖的天然优势,未来,可以把海淀‘农业中关村’中的科技力量,把海淀农科院所的优质资源,进一步引入这里,助力科右前旗的农业、畜牧业发展。同时,也把科右前旗绿色有机的大米、羊肉等农副产品,介绍到海淀人的餐桌上。”

《海淀扶贫印迹》首映当天,海淀区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逄越热泪盈眶,想起这几年的扶贫工作,他在朋友圈里献上了自己的诗歌:“星夜之任寒飞雪,九曲漫越铁驿多。昨夜红泥小火炉,今朝杭盖从容渡。千磨万击何所惧,手擎吴钩满忠义。情话桑麻扶众惠,塞上牛羊遍地肥。萨日朗儿绣党旗,京蒙小康璀绚丽。披肝泣血终缔造,攻坚巨制党旗飘。”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的居民陈丽颖说:“纪录片制作得太精良了,受援地河北赤城是我的家乡,我知道当地的农民脱贫之战打得多么辛苦,这个主题一下子切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泪窝浅,看完片子脸上都是泪水。”

“我们将不断发挥宣传部门的优势,用另一种方式对口帮扶。”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表示,未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要创作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描绘海淀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海淀贡献。

(原标题:北京海淀:首部扶贫纪录片引发全网关注)

来源: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记者:聂蕊

分享到

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添新员,填补我国高轨运载能力空白

数百只天鹅飞抵北京怀柔水库,村干部、保洁员当起守护者

大数据揭秘北京地铁生活,地铁站周边聚集近半数工作岗位

胜利闭幕!高票通过!现场响起超长掌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月13日开考,北京市共设49个考点

北京阜石路沿线将打造“冬奥景观大道”,预计今年9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