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带巨款坐公交,遗落13万元现金转身下车!司机打开一看惊呆
每天,北京公交车上都会上演拾金不昧、帮扶老弱病残的好人好事。就在昨天的学雷锋日,北京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584路乘务管理员将13万元现金和一个两万元存折原封不动地送到失主手中。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3月5日下午,倪江华担任乘务管理员的车辆由颐和山庄开往大钟寺方向。17时30分左右,车辆行驶到海淀黄庄北站附近,倪江华巡视中在一个老年人专座底下发现一个手提袋,手提袋内有个纸盒子,纸盒内有13万元现金和两万元存折一个。
按照公司规定,倪江华第一时间上报队长,并和驾驶员李新威妥善看管,执行完驾驶任务后立刻赶到首站上交遗失财物。事发后,83岁的失主贾先生也在西北旺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场站。在民警的见证下,贾先生清点了遗失财物,一分不少。
“感谢感谢!你们拾金不昧,真是好样的!”贾老先生激动地握着乘务管理员倪江华和驾驶员李新威的手说,这笔钱对他很重要,是要去银行里存起来的,年纪大了记性不好,遗落在了公交车上。
10车队书记李八一告诉记者,这两位职工平时表现就非常优异,都是党员,也都当过兵,“他们做好事可不是偶然的!”记者了解到,公交集团内部已经对两位职工进行了奖励。
延伸阅读
钱包装满钱 更易物归原主
假如你丢了一个钱包,里面没有钱或装满钱,你觉得哪种情况下钱包被归还的可能性更大?大多数人猜的是没钱的钱包,因为捡到的人觉得无利可图,就会归还失主。然而,最近一项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世界各地,如果钱包装满了现金,人们更有可能把它归还给失主。
这项研究由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展,分别在40个国家进行了持续3年的社会学实验,结果发现,如果钱包里没有现金,40%的人会退回丢失的钱包;当钱包里有少量的现金,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1%;而如果钱包里有大量现金,72%的人会把它还给失主。且这一规律似乎没有文化差异,在40个国家中,38个国家的人都表现出类似的“拾金不昧”行为。
这一切貌似与“人是利己的”观念背道而驰。研究人员自己也感到惊讶,他们还邀请了200多名普通人和经济学家对钱包归还结果进行预测,结果所有人都“失算”了。那到底是什么驱动人们做出了拾金不昧的行为?研究人员认为利他主义起了作用。
除了在钱包里面放钱,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附带实验:一些钱包里有钱和一把钥匙,而另一些钱包里没有钥匙。结果显示,人们更有可能归还有钥匙的钱包,这表明他们归还的部分原因是对失主的“损失”深有体会,替失主着急。
自我形象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在几个国家进行了调查,让人们想象一下丢钱包、捡钱包的场景。总的来说,人们认为拥有不义之财相当于偷窃,而这会破坏他们对自己的道德认知。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确实关心别人的福利,也不愿意把自己视为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