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称中国新冠病人后遗症较轻,呼吁不要歧视新冠康复者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1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伯礼变得比平时更加忙碌。两会期间,张伯礼代表在驻地接受了记者的视频专访,他围绕抗疫形势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思想积极,行动稳妥”是张伯礼代表对当前国内防疫形势的总结。他指出,目前国内已经没有高风险、中风险地区,河北省与吉林省的新冠肺炎患者均已清零。张伯礼曾预测,国内防疫形势到3月初会出现拐点,3月底基本恢复常态。这一预测不会改变。但是,他指出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美国3月4日有近6万名确诊病例,2000多名患者死亡,外防输入不能掉以轻心,除了防人还要防物。
张伯礼:中国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控工作。我们之前已经下了那么大力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今年更添曙光,疫苗开始广泛接种,随着天气变暖,整体情况会越来越好。外防输入这一点丝毫不能放松,不能功亏一篑。
对于新冠病毒变异问题,张伯礼代表一直非常关注。他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变得越来越强,无症状感染者增多,潜伏期有变长的趋势。张伯礼代表在石家庄看到过一个病例,潜伏期长达36天。从世界各国的数据分析,张伯礼代表认为目前新冠病毒的毒性有减弱趋势,病死率越来越低。
张伯礼:今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如果今年风平浪静,那么国内的防疫问题基本可以完全解决。我们过去养成的一些好习惯还要坚持,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去年我们坚持戴口罩,流感病人少了,儿童肺感染、儿童肺炎、新生儿肺炎都减少了,所以戴口罩还是很有好处的。
两会期间,张伯礼代表日程满满。3月4日夜间,他通过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中心的新媒体演播室连线了武汉、河北及海外的医生,同时接受了多地媒体采访。在谈起自己在武汉主动“收徒”的经历,张伯礼代表非常自豪,称“师以生为荣”。
张伯礼代表长期关注新冠肺炎病人的康复治疗。他认为中国病人的后遗症出现概率和程度比国外轻得多。在武汉和石家庄,张伯礼代表一直负责病人的康复工作,今年他的议案里提到要重视这项工作,包括对医生的培训和制度安排,同时他也希望能把康复治疗纳入国家医保。
张伯礼:中国病人的后遗症和国外比起来相对较轻,原因还不得而知。也许是我们治疗得早,也许是我们普遍使用中药等。我们希望更进一步,让所有的患者都能完全康复,恢复到发病前的身体状态。这样多好啊!
多一份关爱,少一分歧视。这是张伯礼代表一直以来的呼吁。他认为社会的歧视是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又一次伤害。新冠肺炎病人康复后不会再传染别人,只是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易疲劳的症状。张伯礼代表建议全社会拒绝歧视,给新冠肺炎康复者更多关爱。
张伯礼:歧视,是确实有的现象。有的家长得了新冠肺炎,孩子受到歧视;有的医生被感染,康复后被调离岗位;有的单位招工不考虑康复的应聘者。这些都不应该出现,他们得了病应该被同情,大家应该多给一份关照。
此次疫情,给张伯礼代表带来了很多思考。在武汉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抗疫三月短,格物数年许。”意思是虽然抗疫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但是分析规律、总结经验需要几年的时间。张伯礼代表认为,中国这次抗击疫情的胜利,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巨大,让很多人看到了东方的思维和智慧。
张伯礼:中国在抗疫方面做得好,经济也很快恢复,我们的老百姓执行力强。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总结好经验。我觉得“十四五”的指标,是一个整体的布局,具有前瞻性,同时更加强调关注民生。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让老百姓有幸福感,更加注重生态,这些都是老百姓期盼的。
原标题:张伯礼:全社会应给新冠肺炎康复者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