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种珍稀鸟实现“跳级”保护,直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日前正式公布。记者梳理发现,北京地区有自然分布的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5种鸟类实现“跳级”保护,跳过二级,直接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画眉、蓝喉歌鸲等也从地方保护鸟类升级为国保鸟类。
青头潜鸭。张果老摄
调整后的《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原名录中的所有物种均予以保留,其中,白枕鹤、秃鹫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新增的517种(类)野生动物中,青头潜鸭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狼、豹猫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据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统计,《名录》中在北京地区自然分布(包含曾经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计17目31科108种。“这是国家野保名录在发布32年后进行的首次更新,意义重大。”中心救护科科长史洋说,由于野外种群变化、历史数据缺乏等原因,此前长期未被列入名录的一些濒危物种,在此次调整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更新名录,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保护。”
在新名录中,有将近40种北京地区的鸟类保护等级得到了提升,广泛分布于雁形目、鸊鷉目、鸻形目、鹳形目、鹰形目等。史洋说,过去三十余年,城市经历了一日千里的发展,许多鸟类种群也变动极大。五种珍稀鸟类首次进入名录就晋升为国家一级,分别是青头潜鸭、勺嘴鹬、东方白鹳、栗斑腹鹀和黄胸鹀。
不过,这种入选可谓喜忧参半。喜,在于保护等级提升了,今后的保护资金、科研项目、研究力度等可更多向这些物种倾斜。忧,则是因为过去这些年,其种群命途多舛,岌岌可危。就拿青头潜鸭来说,这种深水鸟类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2013年,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2020年1月开展的青头潜鸭越冬期全国同步调查显示,全国仅记录到青头潜鸭个体1500余只。近年来,北京仅在房山大石河发现过青头潜鸭。
在新版名录中,一些新增补进来的雀形目鸟类非常引人瞩目:画眉、云雀、蒙古百灵、蓝喉歌鸲、红胁绣眼鸟等,它们均为国内主要的笼养鸟种类。早在2007年,本市就对《北京市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了调整,画眉、八哥等鸟类被纳入保护范围,退出花鸟市场,贩卖和购买都属于违法行为,均应处以罚款。市园林绿化局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说,随着多种笼养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市对这些鸟类的监察、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增加,对非法捕猎、贩卖等行为,也将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市园林绿化局提醒市民,应自觉爱护鸟类,本市将严查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坚决杜绝捕猎、买卖、运输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原标题: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32年来首次调整 本市5种珍稀鸟实现“跳级”保护)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