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今日主打

冰雪运动“难出山海关”?看“最美冬奥城”如何刷新认知!

2021-02-25 11:21 北京日报 u022

大年初八晚,盘卧在小海陀山脊之上的“雪游龙”里热闹起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迎来首场测试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上,呼啸而过的雪橇、雪车提醒着人们,2022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近了。

自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顶望去,长城、赛道、森林、城市……一幅“最美冬奥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山林掩映的冬奥场馆群

春寒料峭,国家高山滑雪中心7条雪道,在山间勾勒出洁白的曲线;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形似游龙、栩栩如生。

山谷一侧的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有一座座四合院式的建筑,既有老北京四合院的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风格的简约时尚,这是各国运动员在北京的“家”。

四大场馆的周围,则是漫山遍野正在萌发的青青草木。

不破山型、不夺山景,这是山林掩映的冬奥场馆群。不破坏生态、融景于自然,这是体育设施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的绿色赛区。

如此画卷,并非一日之功。自动“第一锹土”前,到建设每一处场馆,“绿色办奥”的理念贯穿始终,生态修复和可持续计划与赛区整体工程一体推进。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罗菊春是生态修复专家。自2017年起,他就带领团队一次次登上小海陀,对赛区的生态环境本底进行调查。214万平方米、175处生态修复地块,全部落在一张图上。实施一处、修复一块,罗菊春及团队采用亚高山草甸剥离、边坡生态修复等先进技术,在赛区共栽植乔木7万株、灌木31万株。目前,203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已完成,达到总计划的近95%。

在冬奥村“四合院”内,核桃楸树、大果榆、暴马丁香等300余株原有树木原地保护,陆续移栽“回迁”驻留冬奥村,人居其中,可观茂树美枝,闻清风之声;小海陀山脚下,22公顷的冬奥森林公园中,300多棵从赛区核心区移栽下来的珍贵树种遍植其间,走上步道,挺拔的树木,扑面的山风,仿佛低吟着山林的过往与未来。

生态之美,不止在赛区,还遍及1994平方公里的整个延庆。

妫河生态休闲走廊、官厅水库生态库滨带、北山生态休闲观光带、龙庆峡下游森林公园共10万亩的四大生态走廊为延庆戴上绿丝带,6个万亩森林、湿地公园星罗棋布,全区人均绿地面积达39平方米,是全市平均值的2.4倍。

这里的初春,山桃盛放,漫山遍野;盛夏,玉渡青山,碧波潺潺;秋日,长城蜿蜒、天朗气清;隆冬,雪落妫川、冰雪如画。

去年10月,近23公里的延庆赛区迎宾大道亮相。赛时,各方友人将沿着迎宾大道,穿越森林,进入赛区,欣赏冬奥盛会。

山美水美,再加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延庆赢得了冬奥会的青睐。如今,冬奥会的筹办,正为延庆的大美生态注入强大动能。

2017年,延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8年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2020年成为本市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冬奥会筹办以来,延庆荣获了国家环保部门开展的所有生态文明创建荣誉。

“京畿夏都宜居地,长城脚下森林城”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明年春节的冬奥盛会中,延庆将向全世界展示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上冰上雪成为新时尚

受制于自然条件等限制,冰雪运动在我国曾有“难出山海关”之说。

冬奥会筹办以来,冰雪运动逐步“南展西扩东进”,北京、延庆的冰雪运动蔚然成势,上冰上雪,成为新时尚。

32岁的赵岳,是土生土长的延庆人。9岁与雪结缘,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他北上吉林学滑雪。在吉林省、国家级高山滑雪类比赛中多次获奖。他还成为本市首个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高山滑雪运动员。

冬奥会的筹办,让赵岳找到了新的方向。2017年7月,他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延庆区体校任高山滑雪专职教练。5年来,共录取近百位青少年,许多滑雪“小白”在他的指导下成长为半专业滑雪运动员。

现在,距离冬奥会开幕不足一年,赵岳正带着学生们刻苦训练,“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出现在2022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不论是参加比赛,还是做志愿者,都是我的骄傲!”赵岳的眼中,满是憧憬。

就在赵岳回到延庆当滑雪教练的那一年,延庆第一支农民滑雪队,在海陀山下成立了。

滑雪队的创建者叫郎恩鸽,此前,他以养羊为业,最多的时候,家里圈养了300多只羊。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改变了郎恩鸽的生活。他说,不能为了自家营生给冬奥小镇的青山绿水添堵。他把300多只羊一卖,约上发小儿,开始在家附近的万科石京龙滑雪场操练起滑雪技术。

2017年7月11日,海陀农民滑雪队成立,队员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近来的几个雪季,他们向专家教练、瑞士滑雪高手等专业人士学习请教,驻扎在雪场苦练本领。如今,农民滑雪队已有33名队员,其中11位获得国际滑雪教练指导员一级教学证书。

包括农民滑雪队在内,近年来,一支支冰雪队伍正走进延庆的中小学,免费带着孩子们上冰上雪。在珍珠泉中心小学,毗邻的菜食河上游河面被改造为冰雪实践基地,孩子们争先恐后踏上冰面,自由滑行;在海陀山下的太平庄中心小学,校长丁建培和老师们白天用农具将土地耧平,夜晚在防水层上一层层浇水,自制冰场,数百名孩子在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和冰球等多个课程中,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

目前,延庆全区接受过滑雪滑冰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达2.1万余人,2015年至2020年,延庆全区上冰上雪人员已超13万人次。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不仅仅是延庆,冬奥会筹办以来,参与冰雪运动的队伍如“滚雪球”般壮大,中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举办一个赛事,带活一座城市。

乘着2022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的东风,无人机、氢能、冰雪运动等一系列优质产业项目在延庆落地生根。

四个月前,延庆氢能创新产业园中,有一座延庆加氢站投用,一辆辆八达岭长城景区旅游接驳车缓缓驶入,专业人员训练有素地操作加氢机,为大巴车注入“绿色动力”。与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氢能是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被称为“理想的未来能源”。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氢能产业将为绿色奥运助力。

筹办冬奥会,更为延庆注入活力,这座曾籍籍无名的小城正在向世界级高山滑雪精品度假区迈进。

春夏秋三季的延庆,天朗气清、山深林茂,有“夏都”之称,是避暑、赏景的绝佳之地。到了冬季,天寒地冻,白天气温常在零下10℃到20℃。这使得延庆的文旅产业,呈现明显的“冷热不均”。

冬奥会的筹办,让延庆特有的“冷资源”迸发出了“热效应”。

冬日,延庆石京龙滑雪场,300多米长的中级雪道上,一红、一黑两个身影疾驰、追逐……这是一对父子,家住海淀区。父亲陈明滑雪十年,儿子洛洛别看只有6岁,在中高级雪道上,也是游刃有余。

“乘高铁、坐摆渡车,从海淀清河到石京龙只需一个小时左右,比以前快了一倍不止。”陈明摘下头盔,露出笑脸,抬脚就能到雪场,让这对父子很是开心。

在陈明和不少“雪友”眼中,这两年,延庆各大雪场的雪道、雪质、配套设施全方位提升,选择到延庆滑雪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提前体验冬奥会的“规格”。

延庆不仅有雪,还有冰。在玉渡山攀冰基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70米高的冰壁,攀冰者手脚并用,向更高目标冲击;在遍布延庆的4万平方米户外冰场中,人们在光洁如镜的冰面上起舞,画下优美的弧线;20万平方米的冰雕、雪雕、花灯、彩饰等,将龙庆峡装扮一新。

滑雪攀冰赏灯结束,游客们投宿到遍布延庆各个村庄的精品民宿里,或在温热的私汤中赏雾凇、观长城,或在乡间小院里画脸谱、做毛猴,还能在山间小屋观星望月,享受生活。

冰天雪地,正给延庆带来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假期,仅龙庆峡景区就累计实现旅游收入714万元。

月薪从两千元到六千元,25岁的张凯只用了一年时间。

这位在延庆镇付余屯村长大的小伙子,借助延庆区免费的滑雪教练员大培训,从一个打零工的农民变成滑雪教练员,吃上了“冰雪饭”。“原本,冬天是打工的淡季,但当上滑雪教练,我一个雪季就能收入两万多元,我很感恩,也很满足。”张凯说。

和张凯一样,在延庆各个滑雪滑冰场,精品民宿、旅游景区、餐馆饭店中,每一位劳动者的钱袋子都因为“冰雪”鼓了起来。

依据《延庆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依托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延庆将打造世界级高山滑雪精品度假区,化冰雪资源为冰雪文化、冰雪经济,让全民共享办奥成果。

张凯相信,未来的生活,还会更好。

“一小时交通圈”拉近京冀

因为冬奥会变美的,不仅仅是延庆。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正引领着北京与河北在多个领域广泛深入合作、比翼齐飞。冬奥会,正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画下点睛之笔。

一条京张铁路,穿越百年沧桑,通向美好未来。

2019年12月30日,全程174公里的京张高铁开通,从北京北站出站270米后,列车“钻”入地下,通过清华园隧道一路向北,穿越长城,跨越水库,最终抵达2022北京冬奥会另一赛区张家口。从北京到张家口的最快运行时间由3小时7分压缩至47分钟!

穿好雪服、带着装备,在金融街上班的“90后”依依和丈夫乘着高铁奔崇礼开启“滑雪之旅”。“一直盼着京张高铁开通,现在终于变为现实。不用非得找假期、不用自己开车,周末说走就走、畅快滑雪,这简直太棒了!”依依说。

延庆与北京城区的距离也在缩短。2020年12月1日,京张高铁延庆线正式开通。延庆线自京张高铁八达岭西线路引出,终点至延庆站,线路全长9.33公里,最快26分钟可从清河抵达延庆。乘务人员介绍,此趟复兴号列车为耐寒列车,很适合在气温较低的延庆地区运行,无论室外温度如何,车内始终温暖如春。

据统计,京张高铁自开通以来,已发送旅客超过680万人次。这条高铁线串联起北京城、延庆、张家口、崇礼,形成“一小时交通圈”,高铁上的冬奥,正推动京冀冰雪产业蓬勃发展。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写在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施工现场的标语,终于梦想成真。2020年7月,随着瞬间短路电流冲击实验成功,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竣工投产。这项全球瞩目、在技术上创下12项“世界第一”的科技工程,将把张家口的绿色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实现冬奥场馆绿色电力100%全覆盖。

筹办冬奥会,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还有很多:京张高铁沿线上万亩绿化景观,串联起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绘就跨越京冀、山川一览、锦绣斑斓的绿色廊道;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加速建设,一条北京至张家口的“冰雪走廊”日渐显现,两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

为冬奥城筑牢安全屏障

新冠肺炎疫情猝然而至,2022北京冬奥会面临挑战。

众志成城战疫,使中国迅速控制疫情,这不仅确保北京冬奥会筹办有条不紊,还促使冬奥会各项运行、保障措施不断细化完善,为最美冬奥城筑起安全屏障。

2021年2月3日,在临近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外围保障区同时开展应急演练。

“裁判长,一运动员摔倒,位置在竞技赛道底部转弯处,需要救援,完毕!”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上,一名运动员在“比赛”时突然摔倒,伤情严重、急需救援。附近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竞赛裁判长。收到消息后,救援队员、医疗站医生配合默契,快速处置,不到15分钟,“伤员”顺利转运,比赛也恢复了正常。

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内,从核心区转运而来的“发热人员”得到了医疗人员周密的接待和悉心治疗;在延庆站广场前,延庆区交通局的工作人员重点模拟了冬奥会开赛第一天,观众乘高铁抵达延庆站前往冬奥会场馆观赛途中,接驳车发生故障后的应急处置过程。

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建在冬奥会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延庆区医院内。自2016年建成以来,每年,这里都进行患者受伤救治、直升机机舱抢救等全实战演练,为赛时服务积累经验。在保障中心西南角,占地210平方米的停机坪将在赛时用于紧急转运伤员。“救援直升机从核心赛区到达停机坪用时不到20分钟,让伤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延庆区医院冬奥办公室联络员王玮说。

2月15日,在首场测试赛之前,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外围保障区开展交通专项演练测试。演练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赛时交通运行为背景,按照全流程、全要素开展,达到“应测尽测”“能测尽测”。

按照疫情常态化管理要求,当天清晨按50%上座率安排乘客,各组测试人员分别乘坐对应车辆从高铁延庆站、冬奥运行中心、中银酒店等处向冬奥会交通枢纽——阪泉服务区出发。行车过程中,部分车辆模拟了道路交通故障,紧急调度交通、医疗、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到场处置,快速应对突发情况,保障游客顺利抵达目的地,保障城市道路运行通畅。

绿色赛区展现着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冬奥盛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画下点睛之笔,冰天雪地赢来金山银山,冰雪运动蔚然成势,安全屏障保障幸福生活……2022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延庆区奋力书写着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的优异“双答卷”,一座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美冬奥城”芳容初绽。

(原标题:最美冬奥城芳容初绽)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李瑶

流程编辑:L019

分享到

京港地铁各线迎返程客流,北京南站日均客流同比增3倍

受降雪影响,北京26条公交线路采取临时措施

北京最新天气预报:气温再降!本周双休日将迎全市性雨雪天气

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为打造“千年绿城”擘画生态画卷

“两区”建设新成果!北京顺义迎两家百亿基金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