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服务行业

兴国炁脉:传承古中医文化的职教扶贫新探索

2021-02-23 10:18 网络 文文

“十三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探索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显得尤为重要。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兴国县在职业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2020年12月11日至13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组部党建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到江西省兴国县炁脉健康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

兴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中国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在苏区时期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红土地,兴国县在脱贫攻坚大考中交出高质量答卷,并于2020年4月26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兴国县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教育扶贫方面,兴国县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就业,脱贫致富”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增强贫困户增收致富本领;在健康扶贫方面,深刻认识到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建立巩固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的长效机制。创建于2017年10月的兴国县炁脉健康职业培训学校 (以下简称“炁脉学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应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扶贫试点。

炁脉学校创办人刘清源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特色诊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他出生在中医世家,专注生命健康科学研究,融会道医、古中医调理学和中西医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开创古中医传承渊源之下的“中华炁脉调理学”,并一直致力于炁脉古中医和中医药标准化、数据化、国际化的研究及应用。调研组问及其办校目的,他当即回答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推脱贫攻坚。兴国县是革命老区同时是贫困县,作为兴国人,有责任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获得教育机会,实现社会价值,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水平。二是“炁脉”古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炁脉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医学智慧和古老哲学内涵,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继承和摸索实践,炁脉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培养大量炁脉调理人才去传承和推广,以期探索出一条全民健康的新路径。三是育人初心。学校面向全社会培养古中医炁脉养生人才,使他们能够有效运用“炁论”知识与技能帮助人们实现“大医之道治未病”的目标,肩负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

据调研组了解,炁脉学校是以浙江炁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浙江省现代炁脉健康研究院为依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在兴国县创建成集炁脉科研、炁脉理论、炁脉培训和炁脉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培训基地。创办至今,累计培训学生(含见习与在校)143人,其中34名已经完成学业并与浙江炁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炁脉相关的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顺利实现就业。炁脉学校的创办,既体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要求,也牢牢抓住了职业学校在教育扶贫中建功立业的“牛鼻子”,在发挥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参与履行扶贫责任上闯出了一条新路,下出了一步“先手棋”。其探索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推动古中医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中医药的根本遵循。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特征将更突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将赋予新的现代化使命。炁脉学校结合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大健康发展新方式。

首先,注重炁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古中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炁脉学校一方面不断完善“中华炁脉调理学”理论体系,积累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结合理疗实践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另一方面,致力于中医药标准化、数据化、精准化的研究及应用,加快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精神,定位产学研发展方向,开设了中医体系、西医体系、炁脉体系和自主体系的研究课程。2018年8月,学校挂牌成立了“炁论”体系教研室,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使炁脉研究和调理教学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次,注重民众健康生活和意识的普及,优化健康服务、改善健康环境,助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兴国县炁脉学校按照传统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全力推进古中医文化思想研究和经方成果转化,着力打造中医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传播科普基地。同时,对所有进入炁脉学校学习的学生家属,特别是身体伴有疾病困扰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免费调理,其中多数得到改善。从学生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到地方民众的调理受益,使当地群众逐渐认可并接受古中医文化“治未病”的积极效能,带动地方群众从根本上认可、接纳古中医文化,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中医文化学习氛围。

调研组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青连斌认为,兴国县炁脉学校秉持中医文化传承内核,在挖掘和利用古中医疗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一方面,“炁脉调理”遵循经络运行规律,以精微手法推脉拿经、按穴摩筋,形成了完整的诊断和调理体系;另一方面,学校秉承医者仁心的理念,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其大健康理念下的扶贫方式是值得总结和肯定的。

职教一人 就业一人 脱贫一家

“十三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对于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来说,尤其如此。

炁脉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断发掘古中医精髓,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深耕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研究。炁脉学校把炁脉理疗人才培养、炁脉文化培育作为办学重点。不断完善古中医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和调理标准,使其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其涵盖的培训教材有:《炁脉基础理论》《炁脉临床学》《炁脉技能学》《炁脉养生学》《炁脉服务学》《炁脉文化修养》《古中医学》等。鼓励学生能够融习文、学技、练功、修身为一体,坚持“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养性”,培养学生既具有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和思维,又具有炁脉调理的理论知识、技能及相应的体魄。二是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文化技能和促进就业创业的社会责任。炁脉学校立足兴国县发展实情,积极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政策,坚持全方位构建就业网络,与众多炁脉学校相关联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成为人才输送基地。其中,兴国县“古中医健康调理师精准扶贫就业培训计划”开始实行到现在已经三年多,34名毕业生已顺利对接炁脉相关的用人单位并签订劳动合同,确保了学生就业渠道顺畅并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多方面健康发展、切实促进地方脱贫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炁脉学校实现了职业培训与企业的资源优势互补,作为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促进了培训成果的社会转化,并为学生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

调研组专家、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表示,刘清源老师多年来传承、弘扬传统中医独具特色的炁脉调理学,创建了浙江省现代炁脉健康研究院、江西省兴国县炁脉儿童疾病及慢性病研究中心,为维护群众的健康服务,社会反映良好。兴国县炁脉健康职业培训学校,旨在面向社会的健康服务直接培训和提供技术人才而创建,在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有用之才方面,做出了切切实实的努力和成绩,显示了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成功。

构建“扶贫、扶志又扶智”新路子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施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作为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近年来,兴国县深入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服务等,增强贫困户致富本领,解决了贫困群众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不会脱贫”的问题。兴国县炁脉学校聚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灵活转变思路,通过将“炁脉”理论实践课程、职业培训学习教育课程和学成就业运营机制打通打活,使贫困家庭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能够获取直接面向社会的就业机会,将“精准”落实到扶贫的全过程,其亮点主要体现在四点。第一,把脉问诊。炁脉学校主动招收一些身患疾病的学生,有98%是初中毕业后因各种原因未上高中的青少年,其中90%是农村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占约43%,对于贫困家庭子女,学校免收学费,并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作信息收集备案,以期精准帮扶贫困孩子全方位健康发展。第二,对症下药。经了解,在炁脉学校免费调理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家属中,患相关慢性疾病和重疾者比重较大,经过长期科学调理均有明显成效,大部分有望实现(基本)康复,有效减轻家庭负担。第三,固本培元。炁脉学校承诺三个“免费”,即免费教育、免费培训,贫困家庭学生可免住宿费,以此来解决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近几年,学校加大培训和指导支持力度,增强发展软实力,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零距离、零障碍”服务。第四,根治难题。贫困和疾病总是结伴而行,推动健康扶贫各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努力构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脱贫,不再返贫。炁脉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满足了炁脉相关健康管理公司对产业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顺利毕业就业学生可获得6000元起的薪水。据统计,炁脉学校为在校学生免费调理已达15000人次,并都获得健康调理成效。通过古中医入门级培训,贫困孩子的专业素质获得提升,有自信有责任有担当地面对社会需求并主动创造社会价值,真正激发出贫困学生及家庭的内生动力,实现地方特色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调研组专家、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原副巡视员刘剑辉认为,在这条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兴国县炁脉健康职业培训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找准社会扶贫攻坚着力点,通过弘扬优秀古中医文化,培养贫困家庭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精准培养就业,助力家庭脱贫,探索出了一条教育扶智、献力扶贫、实现脱贫的新路子。

实现职教健康扶贫的三点启示

炁脉学校在传承古中医文化,推动职业教育扶贫发展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创新性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些突出亮点,为地方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扶贫理念创新。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兴国县炁脉学校深掘古中医文化传统健康养生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完善办学模式,面向社会提供健康服务并直接培训和提供技术人才,切实倡导了以中医药健康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方式,成效显著。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一位曾姓学生,入学时即是西医确诊的脑瘫患者,系早产时造成的重症。刚入学时,他双目斜视,右上肢佝偻、右下肢瘫软,走路需人搀扶。经过学校两年多的炁脉调理,斜视、跛行已明显缓解,患肢恢复近于常态,生活能自理,行动举止、精神意气如常人,并且学习努力,还能为他人调理身体,在2020年校办站桩技艺比赛中坚持长达6个多小时,成绩喜人。推进健康扶贫的关键是要解决“看得起病”的问题,而中医药最有效的是对重大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协同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需要改善,可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灵活转变思路,才能进一步推动古中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扶贫机制稳健。实现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扶贫画上了句号,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扶贫机制。炁脉学校秉持医者仁心和育人初心,在扶贫的关键环节精准对接、精细管理,顺势发展出多方面协同合作的联结机制。一是政策机制引导。近年来,兴国县一方面深入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就业信息共享联动,其健全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信息摸底反馈机制,促使贫困家庭学生精准对接培训学校,获取相应学习资格和资源。另一方面,兴国县着力品牌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炁脉古中医技术和高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大力扶持炁脉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集中医养生、医养科研等为一体的炁脉小镇,促使炁脉古中医文化资源和优势得以发挥。二是产业机制保障。兴国县炁脉学校自主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健康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等多方面融合,使古中医文化入心入脑,人才教育反哺文化推广,进一步迎合多层次社会人才的需求,激活兴国县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扶贫、扶智又扶病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营方式,牢牢把培育内生动力作为巩固脱贫的保障,使当地产业得以立体化高质量推进,顺利接续乡村振兴。

扶贫定位精准。发展扶贫产业是长久之计,精准定位发展方向,才能确保行稳致远。一是坚守根基。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责任、究竟、宽容”既是炁脉学校的校训,也是学校铸魂育人和推动产业发展的不变宗旨,他们认为学医的首要是对生命的负责和尊重,再是深入探究病因病理,找到富有疗效的医治方法,最后是尊重生命个体,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宽容,关注为别人解决痛苦。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只有确保源头纯正,才能扶志又扶智,真正带动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发展。二是培树品牌。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及政策的扶持,兴国县着力品牌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依托炁脉古中医技术和高效人才培训,大力扶持炁脉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中医养生、医养科研为一体的炁脉小镇,传承和弘扬传统古中医养生。从扶贫的初衷到形成产业再到品牌化发展之路,从产业扶贫到接续乡村振兴,扶贫产业的社会价值和模式需要被不断挖掘并赋予特色印记。

(执笔:陶建群、金雄伟、王爽)

 

分享到

全球首发!中国飞鹤三项母乳科研成果创造行业新高度

福智霖集团主办乐龄庆新春活动喜庆牛年春节

国美频频出招发力 创始人归来之后值得期待

响应就地过年,千万网友在抖音“云旅行”

不负春光不负风:我们“抢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