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眼里的“雪中送炭”:有了资金支持,快要倒闭的小店做成了网红店
1月9日,在央视二套《对话》栏目的特别节目中,围绕“新经济的变与不变”,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猿辅导联合创始人李鑫、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等进行了精彩对话。
具体到金融科技行业,朱光认为:变的是要基于科技创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不变的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朱光指出:金融要有温度,“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赢得现场观众一片掌声。”
“锦上添花”是说传统金融模式会更愿意借钱给“有钱”的客户,对真正缺钱的客户,反而离得很远。比如小微企业在贷款后,如果出现上游没结账,导致还不上借款,征信就出了问题,再没人借钱,就极可能破产。
朱光说:“这就没有温度“。不过,他也提到,在2020年的疫情下,很多银行给小微企业延期还款,到七八月份经济恢复时,企业还款意愿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就是有温度。当然,金融业的风控核心不能变,所以要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那么,小微企业如何看金融服务的温度呢?小餐饮店经营者李鑫的故事颇具代表性。
今年51岁的李鑫做过很多职业——律师、保险业务员、培训师、营养师……前年6月,她认识了一位巴基斯坦留学生,毕业后想留在中国发展,一瞬间,李鑫有了新“点子”:一起做巴基斯坦风味的美食怎样?
为开这家餐饮店,李鑫抵押了房产,才从银行申请到了贷款,小店在2019年8月开张,初期经营不佳,堂食运营压力很大。
“当时真不想干了,可我不干这个,干什么去呢?很多和我同龄的都会遇到我这样的尴尬,再找工作,能选择的单位太少,在家养老,又有点早。创业吧?投资能力还不够。”李鑫心里忐忑不安:只有这一套房,万一“玩丢了”,后半辈子怎么办?
随后,她把希望放到了网络平台上。但是做网上餐饮,压力依然很大:想拿订单,必须拼命打折,如打折力度不够,甚至一天都没一单。为省钱,李鑫和她的留学生合伙人有时只好自己送外卖。
疫情发生后,线上餐饮“火”了起来,可“挤进来”的商家也多了。新加入的店打折狠,李鑫这样的小店遭遇的竞争压力陡增,业绩不佳,连还贷时间都一度拖延。
2020年9月,李鑫的店不得不暂停营业,她的合作伙伴去外地玩了1个多月,回来后,给李鑫打电话,说:“姐,我还想接着做。”李鑫差点“骂街”:疫情后一直在亏损,银行贷款都差点儿还不上,你倒是想做,我哪儿找钱去啊?
李鑫说:“其实,我们的店有竞争力,在北京做巴基斯坦风味的,好像只有我们一家。”2020年11月,李鑫的小店恢复营业,找银行贷款,还是她当年做培训师时,服务过的一家银行,但银行告知需要抵押物。
贷不到款,小店勉强支撑,菜品种类减少了,想做宣传,也不敢做。
2020年12月31日,度小满金融启动“小微加油站”计划,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小微企业主的贷款计划,每天利率万分之一,无需抵押物。“天天抱着手机”的李鑫第一时间便提交了申请,当天贷款便到了账。
拿到贷款,“半死不活”的小店一下盘活了。李鑫找了一位“网红”做吃播视频,然后在各大平台上发布。第一条视频上线后,仅头条的点击量便超40万。很多网友只听说过巴基斯坦,不知道它还有美食。
“视频发布后,第二天线上生意就提高了300%,线下也增加了20%。几天过去了,现在热度还在。”李鑫计划,这两天再推出第二条视频,原计划今年春节去国外旅游,一是疫情卷土重来,二是生意突然变好,李鑫开始谋划春节档。
“小微企业最需要的是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全国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们都做过一点儿事,有点能力,要是有资金支持,就能坚持做下来。”李鑫说。